1996年甲a联赛射手-1996年甲a联赛赛程

为什么说足坛大佬范志毅,当年在池明华面前只是小弟?

1996年甲a联赛射手-1996年甲a联赛赛程

范志毅应该说是中国足球的一杆旗帜,是一个球技和血性并存的男人,我们至今仍然记得当年世界杯预选赛对阵伊朗时兵败金州之后,范大将军扛着肩膀指着鼻子痛骂刘越的场景,那种恨铁不成钢的样子,霸气十足。

和现在的国家队的那群人相比,范志毅球场上充满了斗志,充满了血性,那种不到最后一分钟绝不放弃的精神,也是我们当代国足所欠缺的。是在我们中国国家队的历史上,并不缺乏像范志毅这样的血性男儿。当年的岭南球星范志毅的老大哥驰名华就是其中之一。

1.年少成名

池明华60年代生人,出名很早,十七岁的年龄就已经入选了广东省队。在当时广州队可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劲旅,球队内有一些现在已经封神的人物,被称为志行精神的容志行,陈熙荣,古广明这些传说中的人物都在队中。石明华作为一名年轻小将,能够和这么一些大神能为队友,可见其天赋之高。石明华进入广东队之后,很快就占据了对中清道夫的位置,这个当年的足球皇帝贝肯鲍尔发扬光大的位置可是球队的后防核心,在人才济济的广东队能够如此之快的上位成为主力,池明华真的非常厉害。

2.屡次受伤,屡伤屡战。

问过大池踢球的人都清楚,这是一个非常潇洒的球员,不仅样子帅,踢球更帅。他几乎就是一个优秀后卫的样板,预判准确,哪位凶狠,毫不怯场,越是遇到强敌越是兴奋,在后场敢控球敢拿球,突然一脚后插上助攻也是非常的生猛,当年的池明华是一个仅次于我国优秀球员贾秀全的优秀清道夫,放在亚洲层面也是顶级的存在。只可惜驰名华命运多舛,屡次伤病影响了能够到达的上限。1983年池明华受伤错过了亚洲杯,三五年备战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迟明华再次受伤。停赛一年。八七年池明华左膝半月板撕裂。紧赶慢赶,伤愈复出的池明华终于赶上了全运会,凭借着他的出色表现,广东队打败了辽宁队,加冕全国冠军,也是他这辈子在足球场上获得的最高荣誉。

在与范志毅的直接对抗中,池明华也没有落下风。1996年的时候,范志毅依然处于如日中天的位置,1995年范志毅迎来了大爆发,改打前锋的他成为了甲A联赛冠军以及最佳射手,九六年,虽然他受到了各队的重点盯防,但是依然冲击力极强。九六年的联赛中范志毅率领上海申花队迎战池明华所在的广东宏远队。年轻力壮的20几岁小伙儿范志毅在老将池明华面前觉得如同撞上了一堵墙一般,被池明华盯的毫无脾气,整场比赛雅虎最终靠着外援的三个入球才反超比分,可是就在球赛的读秒阶段,池明华的一粒进球拯救了宏远队,将比分打成3:3平。池明华不仅在比赛中完成了冻结范志毅的任务,正式上演了单骑救主,在与范志毅则直接对抗中取得了胜利。

应该这么说和池明华相比,范志毅不仅年龄上是弟弟,在技术上两人也不相上下,范志毅看到池明华叫一声大哥,这是完全应该的,大池也完全受得起。

为什么当年孙继海没有参加健力宝青年队?

有时候不能入选并不是坏事,可能入选择了孙继海职业生涯还没有现在的高,毕竟在健力宝队中一定会有很多限制的。而当年孙继海没有入选健力宝队的原因很简单--就是骨龄不符合要求。

其实当初孙继海是有入选健力宝的入围选技大名单,当时这个大名单是有48人,这个48个相当于现在的国足集训队一样,在广西进行了集训之后,最终选定22人大名单,而这个时候孙继海的落选理由是因骨龄原因。

不过在这里真的有一个疑问,就是为什么这个原因能入选48人大名单,可能那个只能说是对外公布的原因之一吧,极有可能还有其他原因存在导致落选。

不过落选的孙继海并没有放弃,而是一直努力训练,球员的成就比很多入选的球员还要高呢

所以关键点就是---认真训练。。

当年健力宝青年队的选拔,有很多难尽人意的地方, 一些优秀球员因为骨龄的问题被挡在了名单之外 ,事实证明这是一个过于严苛的条件, 孙继海的骨龄并没有影响到他在2000年奥运会预选赛的入选。

尽管孙继海没有跟随健力宝队留学巴西,但是在国内赛场一样获得了锻炼的机会。1995年代表大连万达队在甲A联赛出场, 1996年代表国家队参加亚洲杯的比赛,一度在当时的健力宝队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孙继海跟随国家队打进世界杯,随后进军英超赛场,留下了100多场的英超记录。

而当时健力宝青年队第一期集训,教练和球员去了巴西之后,发现当地的环境和预想的相差很大,连一片像样的训练场都没有,这群孩子不得不自己清理出一片场地进行训练。10多岁的孩子,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而球队一度连吃饭都成了问题。实际上,很多球员身体不够强壮,和当初的这段生活有很大关系。

同时期的这批球员,只有李玮峰、李金羽、张效瑞、李铁、隋东亮、黄勇、陶伟、郝伟、郑斌、张永海等人踢出了名堂,能在国家队坐稳位置或者在联赛有突出表现的,只有李铁、李伟峰、李金羽等少数几个人,不少人回国以后几年就泯然众人矣。

当年健力宝青年队的选拔,是从全国各支青年队中优中选优,可谓集全国青年之精锐,最后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让人扼腕叹息 。这既有国内环境的因素,也受当时的经济条件制约,更有足球观念的影响。如果允许这些球员分散到巴西俱乐部培训,恐怕成材率会更高。

最让人惋惜的是张效瑞 ,当年在巴西参加青年比赛,已经有巴西职业队想签下他,最终不了了之。这位被媒体称为中国足坛最具天赋的球员,身上具有浓郁的桑巴足球烙印。刚回国时以轻巧的带球突破、灵活的跑动,让国内球迷眼前一亮,然而却一直饱受伤病的折磨,最终他在职业生涯所取得的成就和他拥有的天赋并不匹配。

值得注意的是, 当年骨龄测试没有过关的孙继海,却是同一批球员中职业生命最长的球员,他一直踢到了39岁,这得益于他常年的生活自律和严格训练 。即使他在度假期间,他也会在父亲的指导下,为新赛季储备体能,挥汗如雨。

孙继海落选的原因是因为骨龄超了,健力宝青年队要求是1977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球员,虽然孙继海报的出生日期是1977年9月,但据说骨龄测试结果是大出半岁。

那个时代改年龄几乎是公开的秘密,但这次健力宝选人好像对孙继海特别严厉。健力宝的主要目标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和2002年韩日世界杯,悉尼奥运会的适龄球员要求也是1977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球员(超龄球员另计),而孙继海一直以主力身份在打1999年九强赛,这就不知道该怎么解释了。

要说孙继海改年龄我是不太相信的,孙继海直到2016年12月才退役,退役时已经39了,如果改年龄不可能只改半岁,改两三岁算常规操作,假设孙继海改了两三岁,那他岂不是实际踢到了41、42?而且在99国奥里,他踢球的时间也算长的。

虽然没能入选健力宝,但孙继海一样踢出了成绩,他的成就在中国球员里算得上顶级的。国内和大连取得的成绩就不提了,他在21岁的时候就和范志毅一道转会英甲水晶宫队。2002-2008期间效力于英超曼城队,是队内主力,为曼城征战130场英超联赛。在2015年时,他入选了英超名人堂。

健力宝队虽然在巴西条件不怎么好,但确实出了几个人才。最初的四小天鹅李金羽、李铁、隋东亮、张效瑞,李金羽和李铁都有留洋经历。李金羽是联赛 历史 最佳射手,李铁则一直为国家队服务。

张效瑞最可惜,1999年的联赛最佳新人,灵气逼人,极具巴西桑巴风格,我曾经看过一次他的训练,绝对的天才,他一触球就明显感觉和别人不一样,但他为人处世不够圆滑,在国家队内的训练课上连续羞辱性的过人惹恼了队内大哥,大哥一个铲球将其铲伤。伤病只是张效瑞不得重用的原因之一,最大的原因是他确实不善于沟通,我看完他的训练一直找机会和他说话,他一副屌屌的样子看着都来气,训练中他也很少像其他队友一样大喊沟通,他打进一粒非常漂亮的进球后外援过来单膝下跪要给他擦射门靴,他竟然理都不理人家。但其实他就是这样的性格吧,最终他成为中国足坛一闪而过的流星,实在是莫大的遗憾。

哈哈,孙继海没有人入选,当时因为是骨龄检测不合格。最终却因祸得福,当其他健力宝球员在巴西“吃糠咽菜”时,孙继海在1996年就参加了亚洲杯比赛。当时为了能参与到了巴西留学的健力宝队,中国足球各个方面的人才都是大显神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入选,那一次的健力宝留洋是竞争是非常激烈的。 因为有些人本来实力就不行,到了巴西训练了两年之后,马上就被调整下来。同一批的1977年和1978年年龄段,还有一批落选的孩子也组成了一个国家青年队,由主教练唐鹏举率领。当时的亚锦赛他们获得了亚军。最后健力宝队和国青队合并,以朱广沪为主教练参加了1997年马来西亚世锦赛。结果三战不胜,小组出局,那一届国青队留在国内的球员他们只要了王鹏和李雷雷两人,孙继海都未能入选。

只能说幸亏没入选,否则可能少了一个优秀的球员。

据说孙继海当年没有入选健力宝青年队的原因是骨龄超了几个月,但这个说法不令人信服,至于真相到底是什么相信只有朱广沪和当时负责的人知道。

相信只要是老球迷都知道孙继海的水平如何,他17岁就成为大连队的绝对主力,当时的大连队是王者的存在,队内人才济济,能成为绝对主力技术水平可见一斑,并且在英超曼城队也是主力,运动生涯长达二十多年,直到2016年才以39岁的高龄退役,而和他同时期的健力宝球员绝大部分已经悄无声息了,到底谁的骨龄超标了?很多人都会心存疑问,大家的心中相信也会有答案。

所以我们的足球选材存在很大的问题,有人说中国足球运动员的选拔和培养是因(财)施教,我认为很有道理,很多有天赋的小球员却因为无(财)而错失机会,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选人时没选上,孙是长跑改的足球,95年时总能长距离助攻,好像18岁,记得有次看球,有个球迷拿些气球,孙一助攻,他就喊孙继海,放个小气球。。。

健力宝超龄的多了,张效瑞超得最多,继海实际是75的!在过去中国的专业 体育 制度下,所有项目没有不超龄的!超得最多的就是国球—乒乓球!

孙继海自传《我的太阳》里面写的很清楚

没打招呼没找人

孙继海“骨龄”较大,其他人也大,但是通过了!

中外射手争霸史:甲A初期本土球员称王,外援是配角

94年的甲A联赛是中国足球职业化元年,结束“闭关”状态,外援的到来开始了**和洋枪的较量。最开始外援水平普遍不高,只能算得上是与国际接轨的标志,不能为球队起到重要作用。随着联赛的火爆,引进的外援水平越来越高,在射手榜上开始与本土球员争霸,并且逐渐占据上风。仅从甲A时代的十年来看,“洋枪”便完成从配角到主角的转变。

我将外援在甲A十年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4-1995):配角阶段

第二阶段(1996-1999):崛起阶段

第三阶段(2000-2003):主角阶段

甲A职业化初期,引进的外援并不多,象征意义似乎更大,许多球队都是真正的全华班。在职业联赛第一年,冠亚军大连万达、广州太阳神,以及辽宁远东、北京国安、八一、四川全兴等球队,都没有引进任何外援。那时候的外援,以俄罗斯、英格兰、朝鲜、韩国为主,没有大牌,除了来自俄罗斯的一些守门员有些名气外,其他位置上的球员连普通球星都算不上,他们在队内所起的作用有限。

这个赛季的射手榜都被本土球员占据,胡志军(广州太阳神,17球)、小王涛(大连万达,12球)、庄毅(辽宁远东,12球,小王涛并列)、谢峰(北京国安,11球)是射手榜前三名,没有外援的身影。在整个射手榜前十的位置中,也仅有1名外援入围,成了一杆孤独的“洋枪”。而引进5名清一色英格兰外援的广东宏远,仅排在联赛第七名。

这名唯一进入射手榜的外援,是来自上海申花的俄罗斯人 瓦洛嘉(10球) ,同时他也是当年的最佳外援。瓦洛嘉应该连职业球员都算不上,是从俄罗斯大学生联赛加盟上海申花,可能连他自己也没想到会在中国足坛取得如此成就,但他火了一个赛季便基本消失在人们视野中。由于当时的资讯并不发达,当瓦洛嘉回国后说效力于中国足球顶级联赛并获得过最佳时,朋友们都认为他在吹牛。

这一年,改打前锋的范大将军爆发,联赛金靴和足球先生两项最高荣誉加身。射手榜上仍然是本土球员的天下,高洪波、谢晖、黎兵等人担当锋霸角色,吸引着球迷们热切的目光。外援在这个赛季起到作用有限,没有一人入围射手榜。

球迷对外援仍然只有肤色不同的新鲜感,因为联赛中的这些外援基本上籍籍无名,哪怕是国际足坛的三流球星都没有。当年著名的“成都保卫战”,主角都是本土球员,翟彪、姚夏等球员的进球,让四川全兴保级成功,而日后风光无限的“黑蝴蝶”马麦罗,也只是巴西低级联赛的普通球员,快要结束的时候才到来,并没有多少表现的机会。

这一个阶段,中国足球联赛刚与国际足坛试探性接触,小心翼翼地摸索,外援是中国足坛一个新奇的事物,大家对此的好奇心更大。甲A的各支球队,在引进外援的经验上基本为零,并且限于当时的信息并不发达,国际足坛是什么样子心里都没底,外援的水平也就参差不齐了。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之二:崛起阶段!

#中国足坛风云##甲A联赛#

沈奕的人物生涯

1986年,德国籍教练雷米来到天津青年队,当时天津青年队一组和二组合并,在一次分队比赛中,雷米发现了沈奕,后来,崔光礼成为这支青年队的主教练,在崔指导的指点下,沈奕的球技突飞猛进,再后来,他进入了天津海鸥队,主教练沈福儒举贤不避亲,大胆起用沈奕,使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1988年六运会结束之后进入的天津队,先后身披9号、10号、23号球衣。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这段时间,沈奕是天津队中的锋线杀手,曾经获得过全国足球甲级联赛射手榜的亚军。

职业化后,是天津队1994年在甲B,1995年在甲A联赛的前锋,1995年因为右腿半月板和韧带受伤离开了球队,1996年离队转会到厦门队。在厦门踢了一年球后就退役了。至今,当年的很多队友对他的离开还感到惋惜,惋惜的理由直接且不加掩饰:“为天津队卖了这么多年的命,到了该挣钱的时候,却伤了!”

不久,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杜国华,然后合作开办了“华翼足球学校”,任校长。2003年天津市U系列比赛中,华冀的球队在4个年龄段比赛中拿到了3个冠军,王健、刘伟国等球员还入选了国少队,当时无论规模还是水平在天津众多足校中都属于前列。随着大环境恶化,学校关门,改做服装生意,目前经营自己的毛衣服装厂。

沈奕入选过徐根宝执教的国奥队。当时队中有大王涛、高洪波、高仲勋、徐弘等球员,沈奕是唯一的天津籍球员。1968年出生的他有些生不逢时,尽管入选国奥队,但是在1992年奥运会足球预选赛的时候,他刚刚超龄,不能代表球队参赛。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