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会花了多少钱官方统计-北京奥运会花了多少钱

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各花费多少钱?

北京奥运会花了多少钱官方统计-北京奥运会花了多少钱

中国2008北京奥运会共投资420亿美元。 上海世博会总投资286亿,其中场馆基础设施建设和永久性场馆建设总投资是180亿元,营运资金是106亿元。广州亚运会,1226亿元。其中场馆建设、维护63亿预算;运行资金73亿预算;配合办好亚运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1090亿。 各界盛会有支出也会有相应的收入,不能以投资的多少去评价一个盛会的成败。(我是这样认为的,仅供参考哈)

关于奥运会,中国花了多少钱呢 ?

承办北京奥运会,经费大概需要24亿美元 我们不应该讨论收益与付出,我们应该把问题看的远一点 1、主办奥运会将给首都经济在新世纪初叶高速增长提供“核动力” 从刺激消费需求看,奥运会的拉动作用也十分显著。首先745亿元的新增投资将主要用于购买北京地区的产品和服务。这种大规模的集团购买将对北京地区很多行业的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消费形成刺激,其中对建筑、交通、邮电、通讯、旅游、餐饮等行业的拉动作用会更大。其次奥运会是一个动态的、极具号召力的“人文旅游品牌”,承办国和地区可以利用这一“品牌”使该国和地区10年左右的时间内成为国际和国内旅游的热点,尤其是像北京这样一个本身就具有独特文化魅力的城市,承办可以使两种魅力有机融合,从而对旅游消费形成巨大的拉动作用。据澳大利亚学者的测算,悉尼奥运会对扩大该国的国际旅游发挥了重要作用,仅2001年去悉尼旅游的外国游客就将达到34万人。当数以千万的国内外游客因奥运会而来北京观光,他们在拉动北京地区的消费需求方面将释放出巨大能量,从而能推动首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最后申办和承办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提高和强化市民体育意识,引导大众体育消费的过程。北京举办奥运会将极大地带动北京市民的体育消费,尤其是参与性体育消费、观赏性体育消费和体育用品消费,从而能在拓展消费领域和形成新的消费热点等方面服务和拉动首都经济。总之,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在刺激投资和消费需求方面所形成的合力,在未来的10年内至少每年能拉动北京GDP增长1个百分点以上,在举办奥运会的前后两年内可能还会更高。 2、主办奥运会将带动首都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使首都经济更具活力和竞争力 首都经济从产业结构上看,是一个以高新技术产业、都市型工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效生态农业为骨架的复合型结构。这种产业结构既区别于上海、江苏,又不同于广东、深圳,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和鲜明的地域特色。但是,目前这种产业结构还没有完全成形,还需要政府运用多种政策杠杆来引导和调整。北京主办2008年奥运会将给首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提供千载难逢的机遇。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申办理念与首都产业结构调整的价值取向相契合。绿色奥运将带动环保产业和生态农业的快速发展,科技奥运将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人文奥运则能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形成与发展。而这三种申办理念所带动的产业又恰恰是新世纪首都经济要优先发展的行业。 二是主办奥运会将加速北京市“退二进三”的步伐。“退二进三”是首都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必然选择。但这一战略措施能否有效实施,关键在于“退有理由,进有空间”。北京市的一些高能耗、重污染的企业逐步从第二产业中退出来,是既定方针,是历史必然,办不办奥运会最终的结果都一样。但是办与不办会影响退的进程。现在北京拿到了主办权,政府就会毫不犹豫加大管制的力度,企业也难以讨价还价,从而就会退的坚决,退的顺畅。然而更重要的是,主办奥运会能有效地拓展“进三”的空间。现代奥运会对承办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影响突出表现在拉动该地区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方面。奥运会要求举办城市在交通、邮电、通讯、旅馆、餐饮等方面提供一流的硬件和优质的服务,同时还对银行、保险、医院、中介机构和文化设施有相当高的要求。也就是说,北京要想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就必须把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服务业作为战略重点。而能否在10年左右的时间里建立和完善首都的现代服务业关键取决于投资和需求,举办奥运会恰恰能解决持续需求和巨额投资这一对瓶颈制约。所以,举办奥运会在拉动首都现代服务业高速成长的同时,也将客观上为“进三”的企业提供必要的生存空间和后续发展的可能。 三是承办奥运会将使旅游业和文化体育产业成为首都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并同时带动会展业和中介业的高速发展。奥运会是全球各民族共同的节日。中国是有着悠久文明史的东方古国,而北京作为奥运会的主办城市是一座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和800年建都史,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精髓的历史名城。北京市已经把旅游业列为重点发展的行业,并希望十五期间成为支柱性行业。奥运会历来对主办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北京举办奥运会这种作用会更大。这是因为,一方面全球各大媒体从申办到承办全过程的报导,客观上为北京旅游业做了一个长时间的免费广告,从而能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北京,产生潜在的和实际的旅游需求;另一方面北京奥运会将凸现传统与现代巧妙融合、西方文化与东方文明交相辉映的独特魅力,而这种魅力对激发外国人来京旅游的需求将起到重要作用。对拓展国内旅游业务来说,举办奥运会将给北京旅游企业提供一个长效题材,它们可以根据这一题材设计一系列有卖点的新项目、新产品,从而使进京旅游成为时尚、成为热点。毫无疑问,北京申奥成功,首都旅游业就获得了长达10年的持续发展的推动力,而只有持续的高速增长才能使北京旅游业成为真正的支柱产业。同时奥林匹克是典型的全球文化,奥运会是这种文化的集中体现,承办奥运会能极大地带动主办城市的文化体育产业的发展。北京市根据城市功能的定位在“八五”期间就把文化体育产业列为重点发展的行业。但是要想把它培育成首都经济的支柱性行业,除了文化产业和体育产业在各自领域内的自我发展之外,还必须加强两个产业之间的互动、互补和互助。奥运会不仅能有效地扩大主办城市文化产业和体育产业各自的需求,而且能提供一系列重大活动使两项产业互动和耦合,实现产业联动和利润倍增。另外,为举办奥运会而新建和改建的37个现代化的体育场馆(新建22个)也将为首都文化体育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奥运会结束之后,北京将成为全国、全亚洲,乃至全世界文化体育产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最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奥运会是一个以跨国公司为主角的世界经贸舞台,北京拿到主办权也就得到了在10年左右的时间内利用这一舞台“唱戏”的机会,首都的会展业和中介业因此将获得众多的商业机会和按国际惯例运作的商务经验,从而为带动和繁荣会展经济,使之成为首都经济新的增长点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3、主办奥运会将在扩大北京地区就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筹办奥运会一般需要8年左右的时间,要兴建大量的体育设施和配套的城市基础设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历届奥运会在带动主办城市就业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创造了2.5万人的就业机会;1988年汉城奥运会给3.4万人带来了就业;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在1987-1992年的筹办周期内每年新增就业人数5.9万人;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带动了7.7万人的就业;2000年悉尼奥运会创造了10万人的就业机会。新世纪北京仍将面临很大的就业压力,承办奥运会将能有效地化解这种压力。由于北京市整体的劳动生产率、资本和技术的密集程度以及劳动力价格都低于发达国家的奥运会主办城市,因此承办奥运会在带动北京地区就业方面的作用会更大。如果按北京承办奥运会能新增投资745亿元,且每10万元投资能新增一个就业机会算,那么这届奥运会将产生74.5万个就业机会。根据奥申委申办报告中所列的现金流量表来分析,带动就业的年份主要集中在2004-2009的六年间,其中2006年和2008年是高峰。 4、承办奥运会将极大提升北京的城市魅力 城市魅力是一座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综合体现,它包括自然风貌、历史文化积淀、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的素质等多个方面。首都经济从一定意义上讲是“形象经济”,它的发展需要城市魅力的不断提升与张扬,承办奥运会能快速而有效地做到这一点。首先为举办奥运会而进行的大规模环境治理以及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新建和改建工程将使北京“天更蓝、水更清、行更畅、居更宜”,古都风貌将更具神韵,北京城市魅力中原有的特色会更具影响力。其次在传媒强权盛行的现代社会,城市魅力不仅取决于魅力的本原,还与主流媒体的关注和推介有直接的关系。举办奥运会将使北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全球主要媒体追踪报导的一个热点,且这种效应在奥运会举办期间会达到极至。以2000年悉尼奥运会电视转播为例,这届奥运会全球有220个国家和地区收看了电视转播,收看人数达到37亿,占全球可以收看电视总人数(39亿)的95%,并且有8个国家的电视转播超过400个小时,它们分别是澳大利亚1207小时,加拿大1039小时,南非930小时,中国740小时,日本558小时,希腊452小时,美国442小时,阿根廷435小时。可以说只有奥运会才能使主办国和主办城市得到全球媒体如此广泛、如此深入和系统的报导。而这样的强势宣传在提升主办城市的形象和魅力方面所取得的效应,恐怕是无论出多少广告费都无法办到的。最后承办奥运会是一个十分庞杂的系统工程,是对主办城市综合能力的全方位考验。应对这一挑战的过程会使政府更有效率、企业更有实力、人民更具热情、社会更加民主、开放和有活力,而这一切恰恰是城市魅力的灵魂。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用了150亿美元?

北京开幕式实际耗资8.31亿 花费150亿美元属虚构

来源:扬子晚报网 >新闻> 体育 >

网易体育7月24日报道:

每届奥运会的开幕式都将吸引全世界的眼球,为了达到更好的演出效果,主办城市都会投入大量资金。日前,有国内媒体报道《伦敦奥运开幕式花2700万镑,不及北京奥运1/300》。如此计算,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花费了大约150亿美元。然而,这一数据与国家审计署的审计公告大相径庭,也与国外专家的评估报告存在很大差距,我们不禁要对150亿美元这个数字划上一个大大的疑问号!

即将开始的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将以"奇妙岛屿"作为主题,展示英伦三岛的历史、文化和现代社会风情。据开幕式总导演博伊尔透露,伦敦奥运开幕式耗资2700万英镑(约合2.7亿元人民币)。整个伦敦奥运会、残奥会4场开闭幕式演员总数将达15000人,25000套服装,总计预算约为8100万英镑。

国内一家媒体报道称,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2700万英镑花费,甚至不及北京奥运会的1/300,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花掉了150亿美元,2004年雅典奥运会开幕式也用了75亿美元。此项数据一出,引起了网友的广泛讨论,不少人也对这一数据提出了质疑,认为150亿美元太过夸大。

北京时间2009年6月19日,国家审计署发布了当年第8号审计结果公告,公布了北京奥运会财务收支和奥运场馆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结果。公告显示,北京奥运开闭幕式耗资8.31亿元。北京奥组委收支结余将超过10亿元,审计未发现重大违法违规问题。

早在2008年,奥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张艺谋就曾公开表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闭幕式,残奥会开幕式、闭幕式,四个仪式都没有多哈亚运会开幕式一个仪式花费的多。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运营中心主任王宁介绍,当时虽然燃放了大量焰火,但是大部分焰火产品都是来自于国产,大概占在开幕式费用的不到1%。

据英国《独立报》报道,牛津大学赛义德商学院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被普遍认为耗资巨大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花费,仅为31.3亿英镑,远远低于报道经常提到的220亿英镑。廉价的劳动力意味着北京的鸟巢体育场的建设成本大约只有伦敦奥运体育场预算成本的一半。

由此可见,有关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花掉150亿美元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开幕式都花掉150亿美元,岂不是其他工作投入为负数?刚刚结束的环法大赛,某媒体编辑笔误,竟然报道环法大赛1988人参赛,最后只剩156人,退赛1832人。这则新闻被多家媒体转载,而其实环法只有198人参加。所以,媒体工作者报道新闻,尤其面对数字时务必要多留一分心,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争议。

北京奥运会中国的花费金额?

北京奥运花销物有所值

从7年前申办奥运会(搜狐联想2008奥运、联想官网)成功至今,中国已经为这场盛事投入了3000多亿人民币。然而,在一些外国媒体看来,北京的花费“大的有点浪费”。对此,国内专家表示,中国的奥运开支和前几届奥运会差不多,而且评价一届奥运会的花费是否太大,要看它的收益率,而不是绝对数字。 北京奥运会和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刘志4日表示,7年来北京筹备奥运会的资金投入超过3000亿人民币。资金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奥运会运行资金,预计20多亿美元;第二部分场馆建设资金,预计不超过130亿元人民币;第三部分城市总体建设投资,预计7年来大概是2800亿元人民币。

“中国在奥运会上的巨额投资是值得的。”英国《泰晤士报》4日称,“地球上两个最令人惊叹的体育场馆"鸟巢"和"水立方"集中体现了中国的雄心。中国已经经摆脱了19世纪外国列强强加给她的耻辱,成为繁荣的现代化强国。”

印度《经济时报》3日评论说,北京奥运会投入的资金大部分花在了修整有缺陷的基础设施和建设新的基础设施上。“北京新的基础设施包括了世界上最非凡的建筑。首都国际机场新的航站楼的面积比伦敦希思罗机场所有航站楼的面积之和还要大,而北京的地铁发展计划也同样令人印象深刻。为比赛而建的"鸟巢"和"水立方"都是用最先进的技术建造的。所有这一切,都需要钱。”

《泰晤士报》的报道说,全球的运动员都将飞到世界上最大的机场,然后进入北京。“他们将在被称为"鸟巢"的国家体育馆里奔跑跳跃。要知道,这个体育场花费了2.5亿英镑。他们要参观的这个城市用了4000万株植物装饰,奥林匹克公园就是一个森林。除了建设一个巨大的机场航站楼、三条地铁线路和一个超现代化大剧院外,中国还把紫禁城中心区关闭了两年进行整修。”

不过,也有美国媒体指责北京奥运会耗资440亿美元,是“奥运史上最昂贵的一届奥运会”。但据记者了解,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和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运营费用均接近20亿美元,2004年雅典奥运会运营费用达到了24亿美元。最初,北京奥申委提出的预算为16.25亿美元。2003年,这个数字调整为17亿美元。2005年8月,北京奥运会的总预算再次调整为23亿美元。这些费用都不包括各国的城市总体建设投资。

中国奥林匹克研究中心主任任海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据他所知,北京奥运会的开销跟悉尼奥运会差不多。他说:“奥运会的开销账很难算,因为很难说哪个是为奥运会建设的,哪个不是。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很多基础设施就算不办奥运会也需要修建。我们的目的不光是办好眼前的奥运会,还要为中国以后的发展服务。从历史上看,办奥运会的城市无非两种:一是美国城市,它们的很多设施都是现成的,不用再花很多钱。另一种是东京、首尔、悉尼、雅典等,它们都希望以奥运会促进社会发展,通过办奥运改变城市面貌。北京显然适合走后者的路。”

任海说,“节俭”就是需要而不浪费。本着这样的原则,鸟巢去掉了开启式屋顶,五棵松体育馆也取消了整层商业设施、完全放弃四面超大电视墙。此外,还有一个现实情况就是,过去几年内,世界钢材大幅涨价,这直接导致奥运场馆和有关设施的成本增高。 (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

奥运花销如何 北京的账怎样算?

到2008年8月24日,第29届奥运会曲终人散,北京坐下来盘点收支时,会发现自己挣了1.3亿元人民币。但是,也有业内专家认为,1.3亿元只是一个初步的预期,由于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很快,拥有13亿之多民众对奥运会的热情比以往任何一个奥运会举办国家都高,2008年奥运会的市场开发比预期好,因此赢利会更大。那么,北京奥运到底能挣多少钱呢?

奥运会的账怎么算

最近,关于雅典奥运会的亏损问题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舆论都认为雅典奥运会耗资百亿美元,形成巨大亏空。但是有业内专家分析说,百亿美元里很大一部分属于雅典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改善的开支,而真正直接用于奥运会组织工作的费用并不多。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的改善是长久的举措,也是造福于百姓的好事,不能简单地认为这部分费用也是奥运会的开支。实际上雅典奥运会已完成结算,共支出24亿美元。”专家说。

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蒋效愚说,奥运经济是一个大概念,涵盖了多方面、多层次的内容,可打的“牌”挺多。首先是“运动会经济”,就是直接和举办奥运会相关的投资和消费。第二是举办城市经济牌。第三张是举办国家牌。举办奥运会将从整体上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第四张牌是中华牌和世界牌。包括文化热、经济热、旅游热、餐饮热等。

奥运会能不能挣钱,如果主要是指组委会的收支,那只是运动会经济中的一部分。我们通常所说的2800亿元的奥运经济大蛋糕,大部分属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费用。而组委会的经费主要用于奥运会的组织运营。北京奥运会能不能挣钱,对组委会来说,重点是要做好奥组委的市场开发工作。

市场开发前景如何

“北京奥运会组委会的财务,在申办时候就有一个预算,收入16.25亿美元,支出16.09亿美元,盈余0.16亿美元,也就是1600万美元。当时是这样的,我们现经过财务预算调整后,安保与公共卫生等会相应增加一些,但预计我们的市场开发收入将比原来的预测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增长,所以我们依然能够确保‘略有盈余’。”蒋效愚认为。

奥运经济既是注意力经济,又是品牌经济。奥运会为一些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为自己的品牌走向世界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与舞台。自2003年9月1日奥运会《市场开发计划》启动以来,目前,中国银行等10家已签约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合作伙伴。今年3月底正式启动的赞助商征集工作日前也已结出果实———UPS公司等6家企业已经成为北京奥运会的赞助商。近期还将有几家企业与北京奥组委签约,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赞助商。

蒋效愚说:“鉴于企业赞助的积极性很高,北京奥运会的市场开发前景相当乐观。”外界传言北京奥运会的合作伙伴赞助金额甚至大大超过了国际奥委会的全球合作伙伴(TOP赞助商)的赞助金额,将会给北京奥运会带来巨大的收益。

什么才是真正赢利

除奥运会本身的市场开发收益外,北京奥运会预算收入中的约50%由国际奥委会拨给,1/10来自门票和纪念品收入,国际奥委会赞助商提供约2亿至3亿美元。

“北京奥组委赢利1600万美元的目标完全可以实现。”蒋效愚说,但这绝对不是说,北京办一个奥运会,就只能挣1600万美元。这不是同一个概念,因为企业的收益、政府的收益、社会的更大范围的收益都没有统计在组委会的账上。

2008年奥运会将对北京乃至全中国的经济发展有明显推动作用。申办成功后的7年间,北京奥运会每年拉动北京经济增长1至2个百分点,拉动中国经济增长0.3至0.4个百分点。

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会长魏纪中说,对我们这样一个经济转型中的大国来说,更应该算经济长远发展的大账。体育和经济相通,不只意味着商业上的利益,奥运经济的得失也不仅仅是主办方在一届奥运会上的赚与赔。更重要的是,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能够在奥运会后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算得上是一届真正完美的奥运会。

因此,北京奥运会究竟能挣多少钱,我们不能仅仅盯着北京奥组委的收支,还要看到整个奥运经济对北京乃至全国经济的拉动以及人文环境和技术手段的进步。(转自人民网)

求北京奥运总投资

北京奥运总投入远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

奥运会运行投入20多亿美元。北京市奥运场馆投资约130亿元人民币,城建投资约2800亿元人民币。

北京奥运会运行资金投入最终确定为20多亿美元,这一数额将超出申办初期预算5亿美元左右。

北京奥运会到底花了多少钱

在7年的奥运筹办过程中,北京到底花了多少钱?这些钱都花到哪儿去了?给老百姓带来了多少好处?对于外界的诸多疑问,北京奥组委及北京市有关官员进行了解答。

场馆投资130亿元,财政投入占一半

北京奥运会新闻发言人刘志介绍,从目前看,奥运场馆投资预计在130亿元人民币之内,其中,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约占一半,另一半资金来自社会的融资,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的捐赠。

这些投资包括新建场馆12个、改扩建场馆11个、建设临时性场馆8个,改造独立训练馆45个,这些场馆是直接为举办奥运会新建或改扩建的。

“这里不包括相关的配套设施,比如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国家会议中心、奥运村、媒体村等6处相关配套设施,因为这些设施都由企业自筹资金,赛后利用也由企业自行决定。比如奥运村,本身就是一个住宅项目。”刘志说。

运行资金20多亿美元,收支平衡有节余

关于奥运会运行资金投入情况,据介绍,北京奥运会申办时的预算为16.25亿美元,主要是参照往届奥运会的预算估测的。在整个奥运筹办期间,北京奥组委先后做出了3个版本的预算,目前执行的第三个版本的预算为20多亿美元,并得到了国际奥委会的批准。北京奥组委财务部副部长沈毓云说:“虽然经过了调整和增加,但目前的预算还是收支平衡,略有节余。”

城市建设投入2800亿元,大头是交通

自2001年以来,北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共完成投资约2800亿元人民币,其中,城市交通累计投资1782亿元,能源基础设施累计投资685亿元,水资源建设累计投资161亿元,城市环境建设累计投资172亿元。刘志说:“其中一些项目,都是北京"十一五"发展规划确定的项目,原定在2010年完成,现在是提前完成了。”

北京7年投入2800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具体怎么花的?对此北京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王海平介绍,首先是建设了首都机场的东扩工程,建设了T3航站楼,提高了北京和世界各地进行交流的能力;改善了铁路枢纽状况和铁路新线路的建设,增强了北京与其他区域的联络能力;这几年高速公路网的总里程新增578公里,耗费的投资是549亿元,北京实现了区区通高速的目标;进行了146公里的轨道交通建设,完成了13号线、八通线、5号线、10号线一期、奥运支线和机场高速轨道交通的建设;加强了水资源环境的建设,加大了电力等能源建设力度……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