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塔尔u23联赛-卡塔尔u23亚洲杯
2018年U23比赛门将周煜晨效力港超,你如何评价周煜晨这名球员?
受中超U23新政的影响,U23国足大部分球员成了中超中甲的当红小生,唯有门将周煜晨,是U23国家队里唯一一名效力于港超球队的球员。在港超球队富力效力的半年间,周煜晨成功“练级”。此前结束的U23亚洲杯小组赛的三场比赛中,周煜晨全部首发出场,表现可圈可点。
周煜晨表示,基于门将位置的特殊性,他不甘长坐冷板凳,他需要更多历练及成长,委身港超却是为了更快到达职业联赛最高舞台。
周煜晨出生在山东潍坊,7岁那年正值韩日世界杯,在父亲的引领下他开始接触足球,10岁便进入了鲁能足校,U23国家队的主力韦世豪、唐诗、姚均晟等人,都是从小和他一起长大的队友。
鲁能足校就在潍坊嘛,到了周末我就回家,像韦世豪和姚均晟周末都会来我家玩,我们从小感情就蛮好的,后来还一起踢过全运会、亚青赛,跟他们在一起待的时间比我在家待的时间都要长。
年时期对足球的第一段回忆便是中国足球最辉煌的、征战世界杯的场景,这让周煜晨从小就立志要为国征战。“我们这些小伙伴都希望为国争光,还记得四年前,当时如果迈过卡塔尔这道坎,就可以打世青赛了,结果上半场结束前,我扑单刀的时候,我没扑到人,对手往我身上一倒,裁判给了我一个红牌加判点球,亚青赛就结束了。
4年后,队长何超的一张红牌,成为U23国家队又一次“刷卡”失利的原因,“像我和韦世豪、唐诗、高准翼这些球员都经历过四年前那次比赛,这次我们打卡塔尔之前,心里憋着一股劲要赢对手。虽然又一次输了,但我们是不服气的,如果正常的11人打11人,我们一定能赢他们。
总结;
对于95一代的国青队员来说,同样是职业生涯最寒冷的一个夜晚。从2013年组队国青开始,我就在队里了,这五年时光里,最难过最窝囊的记忆就是2014年缅甸亚青赛八进四打卡塔尔,还有就是这次U23亚洲杯打卡塔尔。
「深度解读」从U23新规定看足协急需科学决策优化机制之迫切性
昨天(18日),中国足协中国足协正式向中超各俱乐部下发了“ 关于调整《2019中超联赛规程》相关条款的通知 ”。通知的核心内容就是U23球员、外援出场名额的调整, 从中超第16轮开始,每场比赛场上的U23球员始终不少于1名,而同时上场的外籍球员不得超过3人也就是可以用外援换外援 。放在以往,在联赛赛季中期对整个竞赛规程进行调整,或许又会引起各界的强烈反弹或反对,毕竟 游戏 进行了一半之后,突然改变规则,显得很不严谨、严肃。但 这一次,从传言流出到最终正式下文,这几个新的调整举措反而是受到了更多人的支持,其中的反差或许很值得深思 。
1、U23政策原来的执行与出发点相悖
在最新的《通知》中,中国足协围绕着U23球员的规定,调整为“ 每场比赛,场上的U23球员始终不少于1名(受伤离场且换人名额已用完、被红牌罚下等原因除外),如俱乐部队报名球员中有被各级国家集训队征调的U23球员,可不执行U23球员政策 。”
之所以做出这样的调整,很重要一点就是今年以来,中超、中甲联赛中有关U23球员的使用之混乱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过去,U23球员进入首发阵容中,打了几分钟之后便被替换下场,这是一场常态,只是U23球员首发出场的时间越来越短而已,就像今年第13轮天津天海主场迎战河南建业队时,22岁的文俊杰首发出场之后,仅仅55秒就被裴帅替换下场,更是创造了中超联赛的一项“奇葩”纪录。而更为荒谬的是,U23的守门员身穿场上球员的球衣也在最后时刻“混”出场了,目的就是满足原先规定中的“每场比赛,每支俱乐部队11名首发球员中至少有1名U23球员、U23球员的实际累计上场人次不得少于3人次”这样的要求。而 所有这些,与当初推出“U23政策”的动机与出发点,已经完全背离了 。
当初“U23球员”的规定重新出现在国内职业联赛时,其初衷和目的恐怕无需质疑,就是希望能够给本土的年轻球员以更多的锻炼和比赛机会,培养自己的本土球员,以便更好地让年轻球员进行成长。而且, 实施几个赛季以来,整体来说,还是有不少U23球员经过联赛的锻炼已经成长起来,效果还是有的 。当然,在各俱乐部的具体执行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乱象,不能因为这些乱象的出现,就将其归结为U23政策有问题。
实际上,不仅仅是中国的职业联赛在实施与执行U23政策,近邻的韩、日,西亚的卡塔尔、巴林,中亚的乌兹别克等国,最近几年来都开始陆续执行U23规定,笔者曾多次撰文进行过介绍,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再重复了。而对于国内联赛如何更好地执行U23政策,舆论、媒体也曾无数次提出过合理化的建议。但是, 这样的政策为什么在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足球联赛中始终能够很好地得到实施与贯彻,可到了中国足坛,就出现如此多千奇百怪的“乱象”? 说到底,恐怕根本原因还是问题出在相关的管理部门。
2、上有政策下游对策的又一具体实例
当今的中国 社会 ,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这样的一种现象,即所谓的“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众所周知,当初“U23政策”的出台并不是中国足协的本意,而是来自更高管理部门的意见。作为更高一级管理部门,提出增设“U23政策”,目的就是前面所提到的, 希望能够遏制国内联赛中“一切靠‘钱’来解决”的不良倾向,希望能够培养自己的本土球员,尤其是U23年轻球 员。
而且,从管理的角度来说,作为更高一级管理部门,更多地只是提出一个原则性的东西。这就好比《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是中国足球改革与发展的一个纲领性的文件,仅仅只是诸多原则性的东西,而具体到某一个问题、某一个实际情况,需要具体的执行者根据这个《方案》中的原则以及相关精神,拿出更有效、更具体、更切实可行的方案与举措,来解决中国足球的具体而现实的问题。所以, 《方案》就不可能面面俱到、具体到所有每一个细节,更多的细节其实应该是由执行部门进行研究,从而更“接地气”地去执行,并最终贯彻与落实《方案》精神 。
但是, 因为这个U23政策不是由中国足协这个层面提出的,甚至涉及到某些人的某些具体的利益 。于是,为了让外界看到“U23政策”是“有问题的”、“不合适的”,因而,在拟定这个规定的“细则”过程中,故意留出太多的破绽与漏洞。所以,最近两三年来,我们在中超、中甲联赛中看到了那么多的“乱象”。面对这些“乱象”,相关的管理部门似乎就可以有推卸责任的理由了:“这些政策我们也不想出台,没有办法,上面有要求,我们能怎么办?”其最终的目的,无非就是想“证明”给外界看:“ 你看看,领导外行,提出了这些可笑而不合理的要求。 ”
这就是典型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整个过程中,相关方面并不是积极地采取补救举措,仅仅只是被动地机械执行,甚至任凭乱象泛滥。
3、中国足球重振科学决策与优化机制!
当初“U23政策”规定匆忙出台,“漏洞”其实就业已存在了,如果还有印象的话,辽宁队当年参加中超联赛的第一场比赛就闹出了“笑话”。但过去了这么长时间,缘何漏洞始终未能及时修正?而这一次,中国足协的通知下发后,很快就得到了积极的反馈,这一方面源于充分征求了各地方俱乐部的意见,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是一种“决策修改”,也就是 整个过程受到了积极的反馈,敢于对过去的不合理的东西通过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程序进行调整,有勇气面对自己过去所出现的失误 。这其实才是这次U23与外援调整通知背后更值得肯定之处。
笔者不敢保证,这次调整后的规定与细则在未来的执行过程中就一定不会再存在或出现其他漏洞或“神操作”模式,但这个新规定肯定会令先前出现的一系列“神操作”的“市场”与“空间”大大减小。而且,“ 法律法规永远是滞后的 。”中国足球需要的是能够及时修正,犯错、出错不可怕,可怕的在于不承认出现了错误,甚至任凭错误四处泛滥。一个小小的“U23”问题如此, 中国足球这么些年来那么多具体而实际的问题,如果不是每一个,仅仅只需要一半或者一小半都采取如此之态度、“糊弄事”,中国足球也就不可能正常 。
当前的中国足球,首先需要的就是减少各种“人祸”,需要尽快建立起一个科学决策的机制,同时也更需要决策的修改机制与优化机制,让中国足球的各项规定更具科学性、合理性,才能确保中国足球向着正常而 健康 的轨道前行。
u23是国足吗
u23是国足。
一、中国足球U23
中国足球U23是中国足协推出的一支足球队,由于足协规定,此队只能由23岁及以下的年轻球员组成,因此被称为U23队。U23队是中国足球发展及青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足协为了培养优秀青年球员而推出的一支青年球队。
U23队的主要任务是提高中国足球的竞技水平、培养中国未来的足球明星、增强中国足球的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其任务包括参加U23年龄段的国际赛事、参加中国足协主办的青年联赛、及担任中国足协推广国际足球文化的代言人。
U23队从2007年开始就一直在参加国内和国际各种赛事,其中包括中国足球协会杯、亚洲足球青年锦标赛、U23亚洲杯、U23亚洲冠军联赛、U23非洲杯、U23亚非杯等。U23队取得了很多成绩,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在亚洲U23锦标赛的一系列成绩。
U23队的出现也为中国足球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中国足球一步步走向发展,同时也拉近了中国足球与国际足球的距离,为中国足球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亚足联U-23锦标赛赛事简介
自从2012年伦敦奥运会之后,亚足联创办了U23亚洲杯,将奥运会男足亚洲区预选赛与这项赛事合并。2023亚洲杯赛定于2024年1月展开,目前正在等待国际足联确认,而第六届U23亚洲杯决赛阶段比赛暨2024年巴黎奥运会男足亚洲区预选赛将在亚洲杯赛结束之后再进行。
2023年5月,2024年卡塔尔U23亚洲杯预选赛分组抽签结果25日下午出炉,中国国奥队以11个东道主之一的身份参加抽签,最终被分入G组,同组对手有阿联酋队、印度队和马尔代夫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