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段赛第13轮对阵怎么算-定段赛第13轮对阵

唐韦星的人物经历

定段赛第13轮对阵怎么算-定段赛第13轮对阵

唐韦星1993年出生于贵州贵阳。其名字本身就和围棋有关,唐韦星的妈妈姓韦,酷爱围棋的父亲起名时巧妙借用了“wei”音,而“星”是因为围棋有9个星位。

5岁学棋,7岁赴京,先后入聂卫平围棋道场、杏泽围棋学校,12岁年获得第18届全国“晚报杯”业余围棋赛冠军及“群英会杯”(黄河杯)冠军,第二年蝉联第19届全国“晚报杯”业余围棋赛冠军,随即赴日参加“JAL杯”第27届世界业余围棋锦标赛,获得亚军。

2006年7月24日,全国围棋定段赛经过13轮的鏖战后在江苏省镇江市结束。风头正劲的贵阳小棋手唐韦星经过艰苦征战,在连续3年失利后,终于获得职业初段称号,成功踏上职业围棋之路。

2007年代表北京新兴地产队参加中国围棋甲级联赛。

2009年代表新兴地产队15次出场,9胜6负。2007年起参加围甲联赛,总战绩:19战10胜。 

2012年8月,唐韦星参加首届百灵爱透杯世界公开赛,相继战胜黄云嵩二段、朴正祥九段、党毅飞四段,晋级四强。

2013年,第18届“三星车险杯”世界围棋大师赛,唐韦星从预选赛开始一路凯歌,击败包括韩国朴永训、金志锡等围棋名将,半决赛三番棋对世界冠军时越,在先负一局的情况下连扳两局,进入决赛。决赛三番棋在苏州举行,唐韦星面对上届冠军、韩国天王棋手李世石。第一局,唐韦星执黑半目险胜李世石九段,第二局唐韦星执白中盘胜李世石,以2比0夺得冠军。唐韦星成为中国第14位围棋世界冠军,获得冠军奖金3亿韩元。根据中国棋院规定,获得职业围棋世界大赛冠军的棋手直升九段,唐韦星凭三星杯冠军于2013年升九段。

第30届同里杯中国围棋天元战在中国棋院展开挑战者决定战,唐韦星九段执白中盘击败古力九段夺得挑战权。他将在2016年4月与在位“天元”陈耀烨九段展开三番棋决赛,争夺本届“天元”头衔。

围棋怎么考级

你咨询的应该是业余等级吧,中国围棋协会会授权省、市,各地会跟进实际情况,制定对应的围棋考级业余段级位赛管理办法。我以杭州市举个例子可供参考。杭州的业余段级为分为5段、4段、3段、2段、1段、1级、2级、3级、4级、5级、6级、7级、8级、10级、15级、20级、25级。杭州市市协会负责组织指导、举办和授予围棋业余段级位赛,并对赛事的规范性、真实性进行检查认定,负责本市业余5段(含5段)及以下围棋业余等级的统一认证和管理;其中25级-8级采用线上考级,在“弈战平台”进行,此级别为围棋入门,为了增加考级的便捷性、趣味性、丰富性,同时保持专业性,使用了智能线上平台,目的是为了鼓励孩子们的兴趣和动力,以考代赛,原则上鼓励初学者在每一个学习周期后都能对应去考级,逐级考试;符合办赛条件的相关机构均可按照赛事申办流程向所属地区申请举办围棋业余段级位赛,区协会会按管理权限和申办要求,积极鼓励相关机构多办赛、办好赛,因此在杭州各区都有定期举办线下比赛,而学生可凭借8级等级证书去参加比赛,根据赛事规则和比赛结果,选手的等级会对应变化,因此选手可通过不断的比赛,以赛代练,在比赛中成长,在比赛中升级升段,像8级组的线下比赛,一共有7轮,可跳升,最高升至5级,6-7级赛、4-5级赛同8级赛,到了定段组,也是比7轮,根据参赛人数确定晋升人数和升段情况。赛事规则如下图:

具体你可以去了解当地的围棋业余等级赛管理办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孟昭玉的成长之路

西安虽说是省城,但与北京、上海这些城市相比,围棋氛围还是差了些。孟昭玉没有正式拜过师傅,除了在少年宫学棋外,更多的是她自己研究——打棋谱、做活题、归纳整理。你还别说,这样“闭门造车”也有其好处,比赛的时候那些“名门弟子”碰到她自己琢磨出的“怪着”还真有些为难。

随着棋力的增强,她也越来越在乎胜负了。有一次去贵州参加比赛,一盘关键的棋输了,认输后还没站起来,小昭玉就坐在比赛桌前哭了。这还不算,在回西安的路上,无论谁一提到这盘棋,她就忍不住要哭。

我曾问过她:棋手输棋到底是一种什么感觉?她给我讲了2002年女子名人战输给于梅玲时的情景:当时判断出现了失误,感觉棋要输了,说“心如刀割”是再恰当不过了,但还要强忍着泪水一步一步拚……

胜负的世界是残酷的,许多孩子学棋往往半途而废,不是对胜负缺乏敏感,就是难以承受失败的打击。

孟昭玉从少年宫出来后,她曾和李星六段学过一段时间,1997年她远赴郑州进入河南体工队和黄进先六段学棋,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入段成为一名职业棋手。 1993年,孟昭玉第一次参加了定段赛,只赢了两盘,第二年她再次参加定段赛,赢了五盘。与

当时入段的小棋手相比,她的棋还有明显的差距。几百个孩子只有一二十人入段,入段谈何容易?

1999年的定段赛是孟昭玉信心最足的一次,赛前她作了非常充分的准备,她满怀着希望去参加比赛,但结果却让她非常失望——20个定段名额,她因小分屈居第22名。

这次的失利对她打击非常大。她开始怀疑自己:当初选择围棋这条路是否正确?家人在时间、精力、经济上对自己的投入值得吗?耽误了那么多学业值得吗?

定段赛结束一周后她去登华山。无限风光在险峰,心灰意懒的她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方得以彻底地放松,华山的奇壮雄伟让她感到人类的渺小,奋力登攀、亲近蓝天、登高望远更让她领略到征服的快乐——不登上顶峰你就永远体验不到这种感觉。

2000年高考结束后的第二天,她就匆匆坐上火车赶往山西临川。队友们早都走了,放心不下的父亲请

比赛开始后的第1局、第3局她都输了,总共13轮比赛,这显然不是一个好兆头,陪她同去的父亲心都凉了。没想到她接下来一气赢了7盘,最后她以10胜3败的战绩成为一名堂堂的职业初段。 假陪着她去参加定段赛。经历过1999年定段赛的惨痛经历后,2000年的孟昭玉已变得成熟,“重在参与”,她以这样的心态走进了赛场。

对于这样一个结果,孟昭玉总是觉得“很奇怪”——自己那一年并没怎么摸棋,心思也没完全放在棋上,今天想着高考,明天想着出国,结果怎么反而比1999年还要好呢?

现在回过头来看:1999年的孟昭玉已经具备了初段的实力,2000年入段已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成为一名职业棋手当然令人开心,但最开心的还是她的父母,而她自己呢?高兴归高兴,她还是觉得这次胜利来得太迟了。 2001年,孟昭玉进入著名的聂卫平围棋道场学棋。在聂卫平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孟昭玉对围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当年就顺利升为二段。

2002年,孟昭玉已如一轮朝霞中的红日喷薄欲出了。

2001年济南举办了首届中国女子名人战,当时孟昭玉因等级分太低还没有参赛资格。2002年第二届比赛时,孟昭玉的等级分已排进女子棋手的前16名了。

这是入段后她参加的比赛中规格最高的,孟昭玉非常珍惜这次比赛机会。但张璇八段、杨晖八段、华学明七段等国内知名女棋手都参加这次比赛,所以赛前她也没报什么希望。去济南比赛她没带什么行李,连手机的充电器都没带——她心里想的是今天去,没准儿明天就回来了。

比赛第一盘她对阵广东的郑岩三段,这盘棋双方始终咬得很紧,在激烈的较量中双方都不乏错着,最后孟昭玉抓住机会,中盘大胜;第二盘她碰上了当初与芮乃伟九段、孔祥明八段齐名的杨晖八段,第一盘的胜利大大增强了孟昭玉的信心,她正确分析形势,结果轻松获胜闯入四强;第三盘孟昭玉碰上粱雅娣二段,状态奇好的她以势不可挡之势杀入决赛;决赛她对阵老将于梅玲四段,这盘棋用于梅玲的话说“黑棋一直占优,但最后被我赢了”。就这样,孟昭玉获得了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一个亚军,距她成为职业棋手才刚刚一年零九个月。

名人战后她参加了段位赛,她原本认为自己会升为三段,一是女子名人战的胜利,二是平时和自己水平差不多的队友都是一年一段,可是……。闷闷不乐的她乘火车返回北京,她计划出去旅游几天,爬爬山、看看海,放松一下被段位赛折磨了半个月的身心。没想到回京后“蜻蜓文具杯”职业女子围棋赛就开战了。

匆忙上阵的第一盘、第二盘还算顺利,她战胜了叶桂和仇丹云,第三盘,她碰上了“苦手”黎春华。以前两人曾在全国个人赛上多次交手,孟昭玉是屡战屡败,一盘没赢过,赛前孟昭玉已准备好要打一场硬战,实战却比想像得要顺利许多——孟昭玉和击败郑岩的华学明七段一起杀入了决赛。决赛那盘棋孟昭玉也有许多机会,但她下得太紧,太强硬,最后输给了华七段,再次屈居亚军。

值得一提的是孟昭玉参加了2002年8月份在武汉举办的应氏杯全国大学生围棋赛。孟昭玉2000年以“特长生”的身份进入陕西省师范大学新闻系学习,此前孟昭玉参加过这项比赛,校方也对她寄予厚望,可惜她一次也没有拿到过冠军。在这届比赛上她以九战全胜的战绩获得女子组冠军,让“深度棋迷”周德明副校长为之开心了好长时间。 现在的孟昭玉每天在中国棋院训练,周六周日也经常能看到她的身影。她非常庆幸能有这样好的训练环境,白天训练,晚上也要找机会摆棋,她每天过得很充实,她觉得探索围棋的奥妙很快乐。她总是说自己的棋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对于已经取得的成绩,她都归之于“运气”二字。

对于未来,她象许多年轻人一样有许多许多期待——她期待着能有更多的机会打比赛,她期待着能与男棋手同场拼杀,她更期待着能在国际比赛上与韩日棋手一争高下……

杨梓的成长经历

初见杨梓是在东义围棋学校的教室里,当时,定段成功的她刚从杭州回来。那天的天很热,教室里有六七个人在下棋。里面很静,只有老式吊扇转动的声音。坐在教室最外面的桌子旁,一个大约十三四岁的女孩在和两个小朋友对弈,右手托着腮,她就是杨梓。 杨梓高高瘦瘦的,看上去很静。她的父亲杨东义告诉记者,女儿不爱说话,属于沉默寡言那种。然而,就是这个文静的女孩创造了锦州围棋的历史,不久前在浙江杭州落幕的全国围棋段位赛上,杨梓在364名选手中脱颖而出,提前三轮定段成功,成为锦州围棋史上的第一位职业棋手。

杨梓走上围棋之路完全是因为身为围棋业余高手的父亲。杨梓的父亲在锦州围棋界是很有知名度的,这位1988年开始学棋的业余棋手曾获得过锦州名人战冠军,首届塞北棋王赛第七名、锦州选拔赛冠军及东北棋王赛冠军,目前是围棋业余6段。正是基于自己对围棋的爱好和认识,杨东义在女儿四岁的时候就开始教她学棋,当时让杨梓背星位、小目这样的基础知识,但一天下来,杨梓老是出错。老杨很生气,看到女儿这么不入门,一气之下索性放弃。 真正让杨梓走上围棋之路是在1997年,一个9岁的孩子开始学围棋应该说比较晚,但杨梓的父亲觉得必须让9岁的杨梓学棋。1997年1月,这时,对围棋十分偏爱的老杨做了一个足以影响女儿一生的决定,开办围棋培训班,当然女儿就是他的第一批学员。现在回想起来,老杨说,当时只是想通过学习围棋来开发女儿的智力,压根儿没想让女儿走职业棋手这条路。

1997年的学棋环境远不如现在,当时学棋环境非常恶劣,整个学习班只有7,8个孩子学棋,就连围棋相关的书籍都很难看到。杨梓学棋不到一年,开始参加省里的各项围棋比赛,随后杨梓父亲惊奇的发现,学棋不到一年的杨梓包揽了所有比赛的女子组冠军,这让杨梓的父亲开始觉得女儿围棋是有点天赋的,一次偶然也是必然的机会,让杨梓的父亲萌生了送女儿走上职业围棋道路的决定。

业余棋手的杨东义已无法再在棋上给女儿更大的帮助,要想继续提高女儿的棋艺,只有送到专业棋手手下学棋。1999年10月,杨梓来到唐山的荆上围棋道场,师从于专业棋手荆上三段。 在一次东北棋王赛上,荆上职业三段带弟子参赛,每天比赛结束之后晚上都会给学生复盘,杨梓的父亲路过门口时被吸引进去驻足观看,后来就请求荆上可以让杨梓来听棋,虽然杨梓的父亲围棋水平很高,有业余5段,但职业棋手的思路让杨梓父亲意识到很多东西是自己教不了女儿的,这让杨梓父亲萌生了送女儿跟职业围棋道场学棋的想法,但当时也只是抱着试试看态度,另外也是想让女儿去外面锻炼锻炼自立能力,并没有想过或说是不敢想杨梓有成为职业棋手的那一天。

培养一个职业棋手对一个家庭来说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因为去职业下棋就意味着要放弃学业,这对家庭和孩子来说都是一步险棋,学棋的花费对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是非常重的负担,想培养一名职业棋手无论从经济、学业、精力上都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同时这也是一步赌棋,能成为职业棋手的孩子都是凤毛麟角,每年只有几个定段名额,定段赛被比喻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难度远超于学子考清华北大的概率,绝大部分的孩子都会被定段大潮给冲下来,一旦打不上职业,就要面临学业荒废的尴尬局面。在这个家庭面临巨大压力的时候,杨梓的父他最后还是不顾家人、朋友的反对毅然的送她出去学棋,因为定段的难度,当时很多棋迷朋友都在背后说杨梓父亲是神经病,认为太异想天开了。而杨梓的母亲也非常反对,这么小的年纪就让孩子离开家去打拼一个未知的未来,作为一个母亲非常不舍。就这样杨梓在所有亲朋的反对下踏出了职业围棋生涯的第一步,唐山荆上职业围棋道场。

杨东义决定让女儿师从荆上是经过充分考虑的,那年杨东义带杨梓那批学生到阜新打比赛,看到荆上在和学生复盘时表现得相当大气。这种大气是杨东义最喜欢的,当时杨梓下棋的特点是攻杀凶狠,计算比较准,但大局观差一些,因此女儿的棋要有所发展就必须找一个大局观好、心胸宽广的人。显然,荆上就是这样的人,棋如人生,老杨相信自己给女儿作出的选择没有错。

9岁学棋,14岁就入段了,现实是与大部分棋手一样学棋道路非常艰辛。“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高,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杨梓是带着父亲的这两句话来到唐山的。杨梓在荆上职业围棋道场封闭训练了一年,荆上老师对学生非常严厉,杨梓回忆说:“那个时候做活题,荆老师每十分钟检查一次,做错一次竹板打手,十分钟打一次直到训练时间结束为止,挨打后手又红又肿,有的孩子回到房间默默的流泪,不过你也可以选择做不出来题就不睡觉,我有一次做题做到天都亮了。

荆上道场是杨梓蛰伏的一年,荆上严厉的教学方法开始呈现成果。一年后,杨梓第一次正式参加全国比赛“国家少年围棋女队选拔赛”,最后获得了第十名,这次比赛过后杨梓意外发现虽然学棋时间很短,但跟很多已经出名的女孩水平很接近了。10个月后,荆上三段主动找到杨东义,告诉老杨:杨梓我教不了了,在这里会耽误了孩子,应该送杨梓到更高的老师门下深造。经荆上推荐,杨梓在2000年10月来到天津李亚春七段门下,李亚春也是荆上的老师。

杨梓就一直在天津队训练直到打上职业段位,以至于很多人都以为杨梓就是天津人。天津队的教练李亚春职业七段被外界称为“魔鬼教练”,之前就听闻外李教练的皮鞋声如同哨声,只要在楼梯口响起,训练室就开始鸦雀无声,赶紧各就各位。魔鬼教练的名声果然名不虚传,杨梓到天津队没几天就领略到了。杨梓说:“那个时候在天津队训练每天都胆战心惊,最怕李亚春老师讲自己的棋,每次都被训的很惨,很多次眼泪都在眼圈里打转。对局时因为下的臭经常从后面被李老师打后脑勺,被大家笑称为偷袭。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经高手指点,杨梓的棋艺飞速提高。短短几年间,杨梓多次获得省少年女子冠军;2000年在东北棋王赛中,荣膺“东北女棋王荣誉称号;2001年全国围棋团体赛,13岁的杨梓连胜六场,击败四名专业棋手,并让全国女子冠军徐莹三段俯首称臣。这时,进入围棋职业圈--入段已成为杨梓的最大愿望。

常说想成为职业棋手除了天赋以外,更重要的是耕耘。杨梓在天津队训练了两年就成功打上职业段位,这位不起眼的小女孩,让包括教练、父母在内所有人大吃一惊。就连杨梓的父亲也没有想到杨梓有这么大的爆发力,仅仅在学棋五年就打上了职业,在这幸运的背后肯定有其必然性。杨梓打上职业后,一位天津队的队员跟杨梓的父亲说,我当时就觉得她肯定能打上,只是时间问题,冲段这一年每天在训练结束后,杨梓都一个人在训练室静静的摆棋摆到很晚,有的时候我睡一觉醒来还看见她在训练室,早上起来最早出现在训练室的也是她,这样怎么可能打不上段位?

2001年杨梓首次出现在段位赛上,初试身手虽未如愿,但达到了锻炼的目的,也看到了希望。当2002年全国段位赛到来的时候,出现在西子湖畔的杨梓已经把目标直接锁定在成功定段上。 一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364名少年才俊参加今年段位赛的定段赛,角逐总共20个定段名额。根据规定,364名棋手分为两个组,每组取10名棋手定段,为快速发展我国女子围棋运动,每组定段的10名棋手中必须保证有两名女棋手。7月11日,杨梓在与聂卫平道场罗德龙的交锋中吹响了冲锋的号角,一上来就出人意料地取得7连胜,为定段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八轮与同是七连胜的我省另一高手孟磊遭遇,杨梓负于对手。第九轮一目半险胜黄晨后,杨梓提前三轮定段成功。最后,杨梓以12战9胜3负得偿夙愿,成为我市第一成功定段的围棋选手。

这次杨梓在12轮比赛中遭遇的对手都很强,其中有6人定段成功,因此她的小分达到了196分,是所有参赛选手中最高的。谈到这次成功定段,杨梓认为没有别人那么紧张,相对放松的心态更有利于自己发挥水平。即便如此,杨梓看似平坦的定段之路也充满艰辛,由于大家实力相差不大,有好多盘棋都下成了细棋,直到最后都查不清,不知道自己是输是赢。已经进入围棋专业圈的杨梓接下来要打很多的比赛,8月中旬杨梓将参加在江西南昌举行的全国少年赛;8月下旬角逐在湖北武汉开战的全国新秀杯赛(17周岁三段以下);9月初出战中国围棋国少队选拔赛。目前,杨梓最大的愿望就是进入国少队,今年国少女队有8个名额,杨梓势在必得。 对于未来,杨梓很想成为中国女子围棋的****。14岁的杨梓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女子围棋目前处于一种相当尴尬的状态,虽然还有华学明、张璇、黎春华、叶桂、杨晖、徐莹等一批老将在支撑着,但和韩国年轻一代女棋手的迅猛发展相比,中国女子围棋目前的境况并不乐观,特别是在这些老将和杨梓这一代之间出现了断档。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