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射箭选手古代-奥运会射箭选手古代是谁
马湘君的人物故事
她就是青岛姑娘马湘君,她开创了中国射箭的马湘君时代。
马湘君,青岛箭坛传奇
她是中国箭坛的传奇人物。1985年,她先后8次打破全国纪录,成为我国第一个突破射箭双轮全能2600分大关的女选手;1987年,她夺得在澳大利亚举行的第三十四届世界射箭锦标赛的冠军,成为中国射箭史上第一个世界冠军;1992年,参加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第二十五届奥运会射箭比赛,与队友合作获女子团体亚军;从1985年到2001年,她参加了五届全运会;1994年,她随丈夫入藏,成为西藏队教练。
她就是青岛姑娘马湘君,她开创了中国射箭的马湘君时代。
马湘君参加了1988年汉城奥运会和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两届奥运会射箭比赛。让她记忆深刻的是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不是因为她拿到了银牌,而是她们离金牌曾如此之近。
十多年了,现在回想起来还觉着心里不舒服,挺遗憾的!15年过去了,回忆起巴塞罗那奥运会时,马湘君的心中还是充满了遗憾。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马湘君在女子射箭团体比赛中和队友王红、王晓竹一起获得银牌。这是青岛运动员在奥运会上获得的第一块奖牌,也是迄今为止青岛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的最好成绩(并列)。
1988年,马湘君第一次出现在奥运会阵容中,当时,24岁的她已经是国内外知名的箭坛名将。1986年,在韩国举行的汉城亚运会上,马湘君夺得70米双轮赛冠军;1987年,她又夺得了世锦赛冠军。对于这届奥运会,马湘君也想到了去创造好成绩、甚至是夺冠,但踌躇满志的马湘君在进前八时被淘汰。
运动员都有状态低谷,当时我就处在那样一个时期,状态不好。对于这届奥运会被早早淘汰出局,马湘君认为主要是自己的状态原因。其实,另外一个因素是中国射箭队刚刚更换了器材。当时,碳素弓箭在国际上是高科技产品,为了跟上潮流,中国队在奥运会开赛前两个月更换了器材。两个月的熟悉期,对于箭手们来说太短了,而碳素器材与合金器材有许多不同之处,对器材的不熟悉也让马湘君在汉城奥运会上没有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4年一个轮回,许多运动员在自己的运动生涯中能有一次参加奥运会的机会就不错了。好在射箭是一个运动寿命相对较长的项目,1992年,马湘君迎来了自己的第二次奥运机会。
从一开始,中国射箭队就在晋级之路上艰难地行走。在晋级前八时,中国队就非常艰苦,在进军前四的路上,中国队又迎来了最艰苦的一场比赛。对手是荷兰队,两队在比赛中打平,以加时赛的方式来决出谁是晋级者。一分钟之内每个队的三人要各射一箭,环数多者胜出。这时,比的就是运动员的心理。
加时赛在紧张的气氛中开始,荷兰队率先放出了第一箭,10环;中国队王晓竹第一个出场,10环。荷兰队第二个出场的队员射出了9环,但中国队第二个出场的队员王红在拉开弓后,迟迟没有放出中国队的第二箭。1秒、5秒、10秒……时间在流逝,王红的手却在颤抖,三个人的时间总共才有1分钟,排在第三个出场的马湘君心中焦急无比。20秒,王红终于放出了这一箭,10环,马湘君松了一口气,来不及多想,就挽弓上场。最短的时间出最准确的一箭,这就是马湘君的任务。
按平时的训练水平来说,这一箭应该不是9环就是10环,但当时是奥运会比赛,心中真有压力。比赛过去了15年,马湘君回忆起那一箭时仍然记忆深刻。10环,马湘君为中国队的比赛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也宣判了荷兰队的出局。
半决赛,中国队的对手是当时的独联体队,这也是当时的一支老牌强队,但经过了与荷兰队的鏖战后,中国队完全丢掉了包袱,顺利淘汰对手进军决赛。
韩国队当时已经是世界箭坛的巨无霸,面对韩国队时,中国队背上了心理包袱。其实,韩国队那届比赛的成绩并不好,但中国队的成绩更不好。最终,中国队屈居亚军。
虽然那是奥运会的比赛,但现在回忆起来真的没有多少感动,只有遗憾。韩国队从1988年开始垄断世界射箭的所有冠军,但那次我们真的有机会。这是让马湘君感到遗憾的原因。
1992年从巴塞罗那奥运会回国后,马湘君一直没有离开自己钟爱的这项运动。从1980年还上高一时误打误撞地从事这项运动开始,射箭已经成为了马湘君的全部。1988年同藏族射箭选手多吉秋云结婚后,马湘君一直和丈夫各自忙着自己的训练比赛,聚少离多。
为了射箭,马湘君在儿子多吉赤列出生才4个月时就把他送到了西藏的奶奶身边,现在想想真是后怕,孩子万一有高原反应,自己也不会说,那可怎么办?
一年春节,儿子多吉赤列舍不得离开妈妈,眼泪涟涟指着自己的胸口说:妈妈,这里很痛很痛……马湘君几乎要崩溃!
但马湘君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最爱,为的是能再有一次机会,弥补上自己在奥运会上的遗憾。但每项运动都有自己的规律,虽然在2001年时马湘君还在参加全运会的比赛,但1992年后她的运动顶峰已经慢慢离去,奥运金牌,成为逐渐远离的梦想。
马湘君是西藏射箭队的教练,由于平时在西藏自治区成都体育训练基地带队训练,马湘君一家三口选择了在成都定居。
现在孩子长大了,除了希望孩子能在学习上有所成就,最大的梦想就是自己的队员能在奥运会获得金牌了!对于没有夺得奥运金牌的马湘君来说,自己带领的队员是她梦想的延续。
外国奥运健儿的故事
26岁的锡伯族箭手永富军是继罗恒宇之后,我省第二位参加奥运会的射箭选手。在雅典奥运会上,他在64人的排位赛中列第28位,但在淘汰赛中以3环之差负于日本选手古川高晴,没能更进一步。对于根基薄弱的中国男子射箭而言,要想在奥运个人赛中摘金夺银,注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永富军说,他愿意做一支离弦之箭,瞄准靶心,永不回头。
奥运会毕竟是奥运会
“最后没打好,也并不全是对场地不适应,去年5月曾在雅典那个场地上打过热身赛,但奥运会毕竟是奥运会呀,比赛中那气氛,不由得人不紧张”,面对记者,永富军的教练冯燕超打开了话匣子。
虽然国际比赛的大场面也见了不少,但初登上奥运赛场,永富军还是不免紧张。雅典奥运会的射箭场地设在古奥林匹克的竞技场里,这是个两端半圆形的长方形场地,“跟个沟差不多,和平时比赛的场地大不相同。”冯指导说。
当时,永富军在排位赛中表现不错。在随后的淘汰赛中,他和排37位的日本选手古川高晴“单挑”。淘汰赛18支箭,胜者晋级,负者出局,非常残酷。“我前面四支箭射得不好,注意力不太集中,最后差了3环,真是很遗憾”,说起自己参赛的过程,永富军眼中还是写满了遗憾。“那天确实不顺,起射点刚好在一个过道口,风很大,下午5点多开赛的时候,风还不稳定,适应起来非常难”。冯燕超当时就在现场观战,一看现场环境,他就知道比赛难打。“射箭受风影响太大,最怕风不稳,瞄准出一点问题,就会偏出一大截”。现在回想起来,永富军都觉得老天故意开了个玩笑。
不光是天时,“人和”也不在非东道主选手这边。永富军比赛的时候,刚好和希腊选手在一组。现场观众用尖叫和各种器具制造出噪音成为最具杀伤力的武器。“平常训练我们很难模拟出这样的气氛,富军还是参加大赛机会太少了,如果能像刘翔那样有那么多参赛机会,结果肯定会好得多”。
下一支箭瞄准十运会
永富军被很多人记住是因为他在2001年的九运会上的神奇表现。当时团体决赛陕西队最后一箭必须10环才能力压广西队夺冠,顶着巨大的压力,最后出场的永富军不负众望,一箭定江山,以一个精确的10环,将陕西队送上了冠军的领奖台,这创造奇迹的一射,至今都被许多人津津乐道。
2002年,永富军还创造了个人决赛总成绩全国记录,36支箭他射了338环,这个记录一直保持至今。因此,在省队和国家队里,永富军往往被当作一员“福将”。
“奥运会完了,下一个目标就是十运会,老实说吧,我们就是要冲着金牌去”,还没等永富军开口,省射击射箭中心的副主任梅志亮就给冯燕超师徒“加压”了。
要想在十运会上建功,必须先拿到入场券,“我得通过明年5月份的锦标赛来争十运资格,现在一点儿都不能放松”。16日,永富军将参加射箭奥林匹克赛,他又要带着弓箭上路了。
冯指导告诉记者,永富军已经两年没回过家了。每天他6点就要起床,为了适应不同的比赛节奏,永富军甚至很长时间都不知道午睡的滋味了。“好多比赛都在中午举行,如果那个时候你瞌睡来了,提不起精神,那可怎么办呢?”永富军说。
采访还没有结束,冯指导看了看表对记者说:“实在不好意思,今天的训练任务还没完成,一天耽搁了,就补不回来了。”
看着师徒两人急切的深情,记者再不忍心打扰他们。不是吗,奥运金牌就是在和时间赛跑中刻苦训练得来的呀!记者孙卫
射箭是奥运会比赛项目,它有哪些比赛规则?
箭术的起源大约在公元前50,000年左右。中国射箭有悠久的历史,弓箭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就被发明。现在的箭术起源于14世纪的英国,16世纪有三种箭术运动形式:一种是对靶箭术,另一种是地靶箭术,第三种是漫游箭术。
比赛规则奥运射箭个人赛男女运动员各64名参赛,每个奥委会最多可派3名男女运动员单独参赛,达到3名个人选手入围后,奥委会可参加团体比赛。
坐轮椅的运动员也可参加射箭比赛因为射箭项目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对射箭比赛有各种明确的规定,例如,运动员在发射时,除了身体残疾或坐轮椅的运动员外,必须两脚分开踏在起射线上,或两脚同时踏在起射线上;比赛场内,除在规定的训练时间内或在发令长的信号指挥下,运动员在起射线上可正对靶的方向,其它时间不能向任何方向开弓;比赛时,除轮到发射的运动员外,其余所有运动员均不得进入发射区等。
计分方法箭术比赛中的环数也称为分数,报环也称为目标或报分。当确定淘汰赛和决赛的积分后,裁判按照降序排序,由记分员和运动员代表核对成绩表。
箭术比赛使用的靶心直径为12.2 cm,靶心高度为1.3 m,距地面不远。奥运排名赛场地一般设置22个箭靶,男女选手各一名。目标是圆的,从中心向外分别为**、红色、蓝色、黑色和白色5个宽的同心圆。每个颜色区域由一条细线分成两个同颜色的等宽区,这样就形成了10个等宽的环区,在10环内还有另一条中心环线,叫做内10环,用来在平分的情况下分出胜负。分割环划为高环区。白色区外缘线最外边划在记分区内。箭场设置有红色、绿色、**三种颜色的信号灯,并配有倒计时数字钟。
判环规定判断环是根据箭在靶子上的位置来记录环(分)数的。在拔箭之前,必须完成所有的分数、记分法和判分法。如果射程过近,靶位有特殊情况(如穿箭),或者本靶位运动员对所报靶位的射程有异议,则必须由裁判来判定。当一支箭击中两个颜色的环形区域或当箭杆碰到环形区域时,应记为高分;当一支箭击中一个已经射向目标的箭头的尾部时,应记为一个已经射到目标的箭头;当一支箭射穿目标表面或射到目标表面后弹跳到地面时,应记为一个已经射到目标表面的中靶点。不管是否射中靶子,箭过3 m线都会被记分;如果箭不小心落到3 m线以下,则裁判判定该箭未射中,可以重射一箭。
运动员装备运动员所使用的弓箭和箭器都有很好的性能。弓形可装瞄准器,也可装稳定器或减震器。箭矢包括箭头,箭杆,箭尾和箭羽。每一支箭都有自己的名字或缩写,每一支箭都有自己的名字或缩写,箭上饰有特定颜色和样式的羽毛。但是,同一组别比赛用箭的箭羽和颜色必须相同。男选手用弓的质量大约是22 kg,女选手用15 kg。
选手们在比赛中也需要戴上护具,如护手,手套,护胸等,以保护选手们不因箭离线而受伤。另外,在不违反公平比赛原则的情况下,运动员也可以佩戴指环,眼镜等。可使用普通眼镜、箭形眼镜或太阳镜,但不能配有微孔棱镜等类似装置,也不能有助瞄功能。
获得奥运首次射箭金牌的是谁?
现代射箭运动始于英国。1908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1920年被取消,直到1972年奥运会才恢复。
1908年伦敦奥运会,英国选手纽沃尔获得女子双轮射箭的冠军。这是奥运会历史上第一枚射箭金牌。
女子射箭比赛成绩:
1 纽沃尔/Sybil Newall/英国/688环
2 多德/Charlotte Dod/英国/642环
3 希尔-洛/Beatrice Hill-Lowe/英国/618环
参考资料:
小知识:现代射箭运动始于英国,自1673年起,在英格兰约克郡举行的方斯科顿银箭赛一直延续至今。1787年英国成立皇家射箭协会,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射箭组织。19世纪初,射箭传入美国,1828年成立费城射箭联合会。1844年举办第1届全英射箭锦标赛。1861年英国射箭协会成立,统一竞赛规程。1879年全美射箭协会成立,同年在芝加哥举行第1届全美射箭比赛。1931年举行首届世界射箭锦标赛。
1900-1920年间射箭曾经几次成为奥运会的比赛项目(1900年和1904年被列为奥运会表演项目,1908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但是之后的50多年一直没有出现在奥运会上,直到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从那以后,射箭就一直是奥运会的固定比赛项目。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韩国射箭女队从没让这6届奥运会的个人、团体赛金牌落入别国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