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龙vs松平健太亚运会-亚运会马龙松平健太
日本乒协“出新规”!设立“打败国乒”特殊奖,优化奥运选拔机制
随着6月份WTT支线挑战赛的临近,往后的乒乓球比赛也会逐渐多了起来,比如世乒赛团体赛,2023年的亚运会(推迟),世乒赛,2024年的巴黎奥运会,这都是乒乓球选手非常非常在意的比赛了;
而在这么多重量级的比赛中,中日两国的乒乓球选手竞争的程度,应该算是最激烈的了 ;从主力队员孙颖莎变身“止藤片”,到小将张本美和学习师姐平野美宇的“一串三”,虽然说国乒依然占据优势,但日乒反而越战越勇, 尤其在东京奥运会中,日乒拿到“混双金牌”后,“断代培养”政策算是结下了第一个果实。
日乒为了鼓励日本乒乓球运动员,并继续加大追逐国乒的步伐,最终推出“新规定”:专门设立“打败国乒奖”! 接下来我就与大家分享一下,什么是“打败国乒奖”,和这个奖项的由来,最后这个奖励政策到底会不会冲击到国乒。
什么是“打败国乒奖“?
日本乒协解释称: 只要谁能打败中国乒乓球队的前三名,不但可以得到额外的奖金,并且在巴黎奥运会主力阵容的选拔上,也会有特殊的加分; 日乒所说的国乒前三名很明显是指陈梦、孙颖莎、王曼昱、樊振东、马龙、梁靖菎(或王楚钦双打),东北乒乓侠真是感叹,日乒的针对性太强了,已经针对到个人了!
“打败国乒奖”的由来
其实日本早些年是一个乒乓球强国,甚至早期的弧圈球技术非常棒,但是80年代后,日本的运动员并没有跟上乒乓球革新的步伐,而且日本 体育 部门根本不重视乒乓球,导致乒乓球器材的改革,和乒乓球从快攻技术——弧圈球技术的转变,日乒只是旁观者,并不是参与者;
进入21世纪后,福原爱、石川佳纯、水谷隼、松平健太等球员相继崛起,让日本乒协看到了希望,从而决定下大力度进行“断代培养”, 只留下顶尖水平的老队员,其余的所有资源全部投放到年轻小将的身上,放弃过渡型选手;最终成就了伊藤美诚、平野美宇、张本智和、早田希娜等优秀选手;
这些日本选手,都有过战胜国乒的经历,但由于“断代培养”的力度相当大,这些2000年-2005年出生的选手们,奖杯还没握牢呢,比他们还年轻的宇田幸失、户上隼辅、长崎美柚、木原美悠、张本美和等更年轻的选手,居然像洪水一样袭来,让日本乒协都始料未及;
结果日本乒协的领导层认为:
1,一味地按世界排名进行选拔,这样对年轻运动员极其不公平, 毕竟老队员积分有先天优势,容易导致主力队员吃老本。(当年平野美宇凭借横空出世的红利期,让早田希娜苦不堪言)
2,之后日本又废除了世界排名选拔制度,改为队内选拔制度,这样一来形成了“闭门造车”, 今年年初,很多日乒运动员为了国内的选拔,放弃了世界大赛的交流,这样的制度也是显得荒唐至极。(日本选手因无奈,才只能放弃WTT的比赛)
3,就在6月4日,日乒协会最终决定,巴黎奥运会选拔政策为:外战积分+队内选拔积分+打败国乒特别奖, 最终决定哪个运动员有资格参加巴黎奥运会,不但公平、公开、公正,并且给予小将们足够的机会,只要能打败国乒选手,你就会踩着老队员上位,这就是“打败国乒奖”的由来。
新的选拔政策会冲击到国乒吗?
很多球迷称:断代培养确实提高了日乒的竞技水平,但是日本乒乓球选手后劲不足,政策虽然好,但是乒乓球项目拼到最后,就拼的是乒乓底蕴,他们无法打破国乒的体系;
大家觉得日乒设立的“打败国乒奖”真的会有用吗?日本的选拔政策是否合理呢? 欢迎在评论区说出大家的看法!
冠军从未旁落,中国乒乓球靠什么独步天下
有一个项目我们是从来没有担心过的,这个项目的金牌从未旁落,它就是乒乓球。
我国的乒乓球水平并不是一开始就很强的,它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20世纪初,乒乓球从日本传入中国,开始时只在沿海省市的学校中流行,1935年,国际乒联曾邀请中国加入,并派队员参加第9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但是由于没有钱,也未能如愿成行。
建国后,国家百废待兴。面对西方国家的封锁和打压,中国也急需在对外关系上开拓出一条路来,因此国家决定发展体育事业、并且要在国际赛事中多亮相多拿奖,从而展示国家新形象,鼓舞民众士气。这时的体育事业背负着重要的政治职能,并且绝对服从于国家外交的大政方针。
1959年容国团代表中国队获得25届世界乒乓球赛的男子单打冠军,这可以看做是我国乒乓球强盛的起点。从此我们的乒乓球开始一发不可收拾,纵观此后乒球在我国的发展,以下三个原因使得它逐渐成为国球。
一、符合国情
打乒乓球的花费不大,只要买把普通球拍,有钱就建个好台子,没钱水泥随便糊个台子都能打。所以尽管是在我国“三年经济困难”最严重时期, 但打乒乓球的人数仍有9000 万,约占当时我国总人口的1/7。在这样的形势下,全国最优秀的孩子都来学乒乓球了。
同样,这样的形势也造就了乒乓球这一运动在中国庞大的群众基础,到目前为止,中国有1.5亿人会打乒乓球,会打乒乓球的人比许多国家的总人口还多,就像足球在巴西一样,人人都会踢两脚,人多了自然高手也就多了。
乒乒球运动速度快、变化多、趣味性强、设备简单、不受性别与年龄的限制、具有显著的锻炼价值。再者,中国人拥有适中的身材、灵活的跑动、敏捷的步伐、快速的变化,非常适宜从事该项运动。另外,中国的举国体制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它既是造就世界冠军的摇篮,也是攀登世界高峰的可靠保障。
二、体系完善
中国建立了层层衔接的三级训练体制(业余体校——省市队——国家队)。专职教练人数超过3 千名。如此庞大的体系是任何一国也无法比拟的。
由于乒乒球逐渐发展为国球,政府和企业对它无限的支持是非常强大的。国际乒联甚至熟知中国队训练的情况,“中国顶尖运动员一天要训练7个小时,一周里几乎天天如此,他们每年的假期只有12天。他们拥有专门的技术、战术和心理团队,此外还有数量众多的陪练队员。如果一个欧洲的对手冒尖,比如现在德国的波尔,那么陪练队员就要模仿起波尔的打法。”
此外顶级教练的长期存在也是体系的一部分。譬如说,日本队目前后继人才众多,中国公开赛来了27位参赛运动员,板凳的厚度可见一斑;但还是缺少顶尖的智慧和训练方法,日本队有一个特点,青少年实力强劲,甚至不输给中国,但青少年转到成人这个关键点上,缺少科学的训练方法,往往反而被中国选手超过。福原爱10岁就赢过丁宁,但10岁之后就几乎没开过张(直到近一届亚运会);丹羽孝希同样如此。
更加可惜的是,其他国家好不容易十几年出了一个人才,例如德国的波尔、奥恰,日本的松平健太、伊藤,战胜了几次中国的顶级选手。正当观众们认为总算有点悬念,搬来小板凳围观好戏的时候,中国队的顶级教练来了,代表人物刘国梁,立马扑上去对这些新人高手一通研究,然后,嗯,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中国国家乒乓球队队员马琳的个人资料
马琳,1980年2月19日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中国男子乒乓球队运动员,现任国家乒乓球队教练。
1986年7岁开始打球,1990年进省体校。1993年,马琳进入广东汕头市乒乓球学校。1994年,在广东省运会上,马琳一口气为汕头队拿下乒乓球单打、双打和团体3枚金牌。后来,14岁的马琳在全国青少年比赛中就夺得了他人生中第一个男单冠军。在那场比赛中,他被蔡振华教练相中,开始了他的国家队生涯。
1998年,马琳先后夺得亚锦赛男双、男团冠军,以及马来西亚、黎巴嫩公开赛男单冠军。 1999年世乒赛,马琳连克瓦尔德内尔、萨姆索诺夫等世界名将,勇夺男子单打亚军,混双冠军。2000年世界杯冠军。
2001年勇夺世乒赛男团冠军、国际乒联巡回赛男单男双冠军。2004年雅典奥运会双打冠军(与陈玘)。2006年法国巴黎世界杯单打冠军;,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团冠军、男单冠军。2013年巴黎世乒赛,在男子单打比赛中马琳不敌日本选手松平健太,止步第二轮。
扩展资料
2011年9月10日,所在的浙商银行队获得2011年乒超联赛男子团体冠军。?
2011年国际乒联巡回赛奥地利公开赛男单4强。 ?
2011奥地利乒乓球公开赛马琳/张继科双打亚军。?
2011全国乒乓球锦标赛马琳/王皓获男双冠军 ;男单亚军。?
2012年,马琳入选中国男子乒乓球队征战多特蒙德团体世乒赛阵容,再次随队获得冠军。虽然此时的马琳仍是国家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但由于状态已随年龄的增大而日渐下滑,马琳最终落选了同年8月的伦敦奥运会参赛阵容,但仍以陪练队员身份随队出征奥运会乒乓球比赛。
2013年第52届世乒赛,马琳在男单比赛中负于日本选手松平健太,止步第二轮;男双比赛中,他和郝帅合作,打进决赛,但负于中华台北组合庄智渊/陈建安,以一个亚军的成绩结束最后一届世乒赛之旅。?
2013年12月7日正式宣布退出中国国家乒乓球队。
2014年,马琳接任广东乒羽中心主任兼广东乒乓球总教练。?
2017年3月,担任2017年国家乒乓球队教练。
2014年乒乓球职业巡回赛总决赛男女冠军是谁
2014年乒乓球职业巡回赛总决赛各项冠军如下:
男单冠军是水谷隼(日本),女单冠军是石川佳纯(日本),女双冠军是平野美宇/伊藤美诚,男双冠军是赵彦来/徐贤德(韩国)。
2014年乒乓球职业巡回赛总决赛,我国无人入选的原因:
国际乒联巡回赛总决赛除了邀请全年巡回赛积分排名前16的单打选手和8对双打选手外,还将邀请东道主的各一位男女选手参赛(在东道主无人获得单打资格的前提下),不过要求单打选手必须全年至少参加5站巡回赛才有资格竞争参加最后的2014年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总决赛,一对双打组合必须参加4站巡回赛,方能有机会竞争参赛资格。
2014赛季,中国队参加公开赛的阵容很少有完整的时候,在公开赛时间和乒超“撞车”期间,为确保国内乒超联赛的完整,只有王曼昱等几名小队员参加了前期的几站公开赛。后期球队为备战亚运会,派出二队队员参加南美公开赛。年底的几站公开赛,马龙、张继科获得轮休的机会,王皓带着几名小将参赛。最终,中国队无一人或者一对组合满足这个条件。
马琳生平事迹
姓名:马琳(Ma Lin)
籍贯:沈阳
性别:男
生日:1980.2.19
身高:1.74米
体重:75公斤
项目:乒乓球
马琳6岁开始打球,1990年进省市队,1994年进国家队。右手直板反胶快攻结合弧圈型打法,是激情型的选手,打法凶狠,心理状态稳定。曾经三度夺得世界杯男单冠军,成为继孔令辉和刘国梁之后中国男队的绝对主力。其标志性动作就是在比赛中经常旋转自己的球拍。2004年夺得雅典奥运会男双金牌。
1996年亚洲杯男单冠军,亚锦赛混双冠军,男单第三;
1997年美国公开赛男单亚军,世乒赛男双第五,亚洲杯男单冠军;
1998年亚锦赛男团、男双冠军,马来西亚公开赛男单冠军,中国和黎巴嫩公开赛男单亚军,世界杯男单第五;
1999年第45届世乒赛混双冠军(与张莹莹合作)、男单亚军;世界俱乐部锦标赛男团冠军,国际乒联巡回赛总决赛男双冠军;澳大利亚公开赛男单冠军;
2000年瑞典、波兰公开赛男双冠军,日本公开赛男单亚军,世界杯男单冠军,第45届世乒赛男团亚军;
2001年第46届世乒赛男团冠军,男单第三,男双、混双八强;九运会男单、男双冠军;丹麦公开赛男单冠军、男双亚军;日本公开赛男单四强、男双冠军;中国公开赛男单、男双亚军,国际乒联巡回赛总决赛男单冠军;
2002年美国公开赛男单、男双冠军,德国公开赛男单、男双冠军,波兰、丹麦公开赛男单冠军,荷兰公开赛男双冠军,国际乒联总决赛男双冠军,亚运会男团冠军,男双第三;
2003年第47届世乒赛混双(与王楠)冠军、男双(与秦志戬)四强,韩国、中国、丹麦公开赛男单、男双冠军,日本公开赛男单四强、男双冠军,德国公开赛男单亚军,瑞典公开赛男双冠军,国际乒联总决赛男双冠军,世界杯冠军;
2004年第47届世乒赛男团冠军,国际乒联巡回赛希腊站、新加坡站男双冠军、男单亚军,无锡站男单、男双冠军,总决赛男双冠军,男单亚军,雅典奥运会男双冠军,世界杯冠军;
2005年卡塔尔公开赛男单、男双亚军,中国公开赛(哈尔滨站)男双亚军,第48届世乒赛男单亚军,男双第三名(与陈玘),世界杯男单第三名;
2006年卡塔尔公开赛男单亚军,科威特公开赛男单、男双冠军,第48届不来梅世乒赛男子团体冠军,世界杯男单冠军,多哈亚运会团体冠军、混双冠军(与王楠)、男双(与陈玘)亚军、男单亚军。
2007年克罗地亚公开赛男双冠军(与王皓),卡塔尔公开赛男单冠军,科威特公开赛男单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