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皮划艇规则-奥运会皮划艇规则解读

奥运里皮艇,滑艇,赛艇哪种速度快?相同条件下

奥运会皮划艇规则-奥运会皮划艇规则解读

奥运会项目的划分分为,赛艇和皮划艇两个大项,其中皮划艇(kayak)分皮艇和划艇两个项目。

皮划艇的种类有:单人皮艇(K1)、双人皮艇(K2)、四人皮艇(K4)、单人划艇(C1)、双人划艇(C2)、四人划艇(C4)、单人旅游艇(T1)、双人旅游艇(T2)。 距离一般为1000米和500米。

皮划艇项目分为静水和激流两个部分。

赛艇与皮划艇有两个最为明显的区别。首先,赛艇的运动员是背对前进方向划桨;其次,赛艇在艇舷上安装有桨架,而皮划艇没有。另外,赛艇运动员是坐在安装有四个轮子的座位上参加比赛的。级别分为男女公开级和女子轻量级,艇型分为单桨艇和双桨艇、有舵手艇和无舵手艇,赛程一般为2000米。

所谓的相同条件就不说了,这个就有点像是相同的条件下比较100米和200米或者400米的速度。

他们的划行方式不同,桨的造型长度也都不一样,比赛距离也不同。

不过光看最快速度的话。

这届奥运会赛艇最快的为男子八人单桨比赛,2000米,德国队以5分48秒75夺冠。速度为5.73米/秒。

大概“相同条件”都为双人单桨

男子双人单桨赛艇新西兰 6:15.65夺冠,速度约为:5.33米/秒

皮划艇静水男子双人划艇1000米,德国组合以3分33秒804夺得金牌,速度为速度为4.67米/秒

男子双人皮艇1000米的比赛,匈牙利组合多比/科克尼匹马以3分09秒646拿下了冠军,速度为5.29米/秒

因为比赛项目众多,以上数据选取统计的数据可能有不合理的地方,单从数据上看,还是赛艇速度快些。

皮划艇作为一种体育运动,那么它的比赛规则究竟是什么呢?

  比赛规则:每组比赛的抢航总数不得超过3次.如在第3次起航仍有抢航者,所有抢航舟艇均被取消比赛资格,其余舟艇继续进行比赛。抢航后,凡拒绝发令员召回至起航线重新起航者,可取消其比赛资格。起航后,在15米区域内出现断桨时,运动员应即举手或桨示意,由发令员摇令召回。待换桨后重新组织起航。皮划艇比赛途中规定皮划艇在有航道标志的场地中比赛,应自始至终严格按照自己的航道划行,逗留,不准串道或妨碍他人前进.皮划艇的任何部分越出自己的航道就算犯规,取消比赛资格,而且任何舟艇不得在任何方向靠近另一舟艇5米以内,也不得尾随其它舟艇的航迹划行。

航道主裁判应及时向可能违反5米规则的舟艇提出警告,经2次警告仍不改正者,可取消该舟艇比赛资格。由于某舟艇犯规而影响其它舟艇比赛成绩时,航道主裁判也有权决定是否要重新比赛。如比赛不中止,则应令犯规的舟艇立即离开航道。同时不得妨碍其它舟艇划行。如航道上出现特殊情况,一些舟艇为了避开它而引起聚集时,不能算犯规,由于这佯而影响某些舟艇比赛成绩时,应进行重赛。

站着划的皮划艇叫什么

站着划的皮划艇叫:划艇。

在体育水上赛事中,经常听到“皮划艇”这个词,但有时候又听到“皮艇”或“划艇”。其实,这些说法都没错,皮艇和划艇是两种项目,被统称为皮划艇。

要区分两种赛事也很容易:皮艇是运动员坐在艇内,用桨在左右交替划水;而划艇则是运动员单膝跪在艇内,用桨在一侧划水。

奥运会皮划艇比赛

皮划艇是一种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也是一种大众化的体育运动项目。1924年作为表演项目进入奥运会,1936年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1972年皮划艇增加了急流回旋项目。

皮划艇的基本规则

比赛是在平静的水面上进行,而且运动员都各有自己的赛道。女子项目只有皮划艇,一定数量的运动员坐在艇上划动双面桨以使皮艇前进。

男子项目则包括皮划艇和独木舟,运动员以跪姿划动单面桨前行。

女子比赛包括100米K1(单桨皮划艇),K2(双桨),和K4(4桨),男子则有500米和1000米的K1和K2,1000米的K4,500米和1000米的C1(单桨独木舟)和C2。

激流障碍赛

这项运动首次在奥运会上登台亮相是在1924年。将近半个世纪后的1972年,也就是慕尼黑奥运会上,独木舟/皮划艇项目出现了分支:激流障碍赛。

但花费在这个项目上的巨额费用使激流障碍赛退出奥运舞台长达20年,它直到1992年才在巴塞罗那再度露面。在悉尼,我们也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激流障碍赛包括男子K1(单桨皮划艇),C1(单桨独木舟),C2(双桨独木舟)和女子K1项目,要求运动员在湍急的水流中越过20到25个关卡,而赛道长300米。

运动员的目标是用尽量短的时间完成整个赛道的比赛,而且要避免被扣分。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