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奥运会为什么取消-80年奥运会抵制国家
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投资90亿,却有67个国家缺席,苏联做了什么?
奥运会,全称奥林匹克运动会,通常每四年举办一次,这一盛大的赛事深受全球人民的瞩目,参与者更是不计其数。
历史上有着“北京之后,再无奥运”的说法,这一说法虽然有所夸张,但是淋漓尽致地体现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
有成功就会有失败,并不是所有的奥运会都能够好的效果,历史上就有着这么一场奥运会,即使花费了近90亿美金做建设准备,可还是一败涂地,竟有67个国家缺席,可谓是令人唏嘘。
一、历尽千辛,申奥成功
自1861年雅典举行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以来,世界各国便开始争相申请举办这一盛大的全球性赛事,能否成功申奥也成了评判国家实力的“潜规则”。
冷战时期,美苏两国的针锋相对波及到了各个领域,从军事到经济,竞争相当激烈。因为两国的对峙,美苏都不甘在任何领域低人一等,申办奥林匹克运动会也就在不知不觉中成了两国争斗的新的分支。
1974年,为了成功得到1980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承办权,苏联的莫斯科和美国的洛杉矶这两座城市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像是争糖吃的孩子,两个城市在国际奥委会面前开始了花式自夸,不断强调自身承办奥运会的优势。
最终苏联奥委会凭借着他们交给国际奥委会的伟大蓝图从一众参与者中脱颖而出,说服了一众评委。1974年10月国际奥委会第75届会议决定,由莫斯科承办1980年奥林匹克运动会。
二、斥90亿美元巨资准备
得到能够承办1980年奥运会这一好消息,莫斯科人民陷入沸腾。为了筹办好这次奥运会,同时向全世界的人民展示苏联庞大的实力和优越性,苏联举国上下卯足了力气。
1975年,莫斯科成立了奥运会筹委会,苏联政府更是为此次奥运会建设划拨了巨额的投资。
根据资料记载,1975年到1980年之间,苏联兴建了奥运会设施90余座。为了更好地适应奥运会的需要,苏联奥委会还将本就足够容纳十万名观众的中央列宁体育场进行了扩建,这一工程也是耗费了不少的人力和物力。
除了体育设施建设,苏联奥委会还组织修缮城市建筑,改善城市交通运输条件。仅仅五年时间,大型体育场数量就从原先的50多个增到近70个,人工游泳池从30多个发展到60多个,体育馆由1300多个增加到1600多个。
建设离不开资金支持,莫斯科政府划拨的五十亿美元建设款很快便被奥委会用尽。为了维持奥运会设施建设工程的继续进行,苏联奥运会筹委会不得不另寻筹款途径,他们开始通过出售电视转播权,发行体育**以及奥与会纪念邮票等方式获取资金支持。
根据当时苏联方面公布的信息,苏联为了承办1980年奥运会,前后耗费资金高达90亿美元,这一耗资数额在奥运会承办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三、圣诞节出兵阿富汗,67个国家拒绝出席
当时的苏联还是计划经济体制,奥运会建设所耗费的巨额资金让本就严重的经济压力更上一层,苏联方面有些不堪重负,但是如果能够办好这一场世界性的体育赛事,倒也是没有遗憾。
可是,命运往往是不能够尽如人意的。正当苏联为了奥运会而进行如火如荼的筹办之际,一件事情的发生改变了苏联奥运会的命运。
1979年的12月25日,苏联方面对阿富汗出兵,这一做法触怒了西方国家,因为对于西方国家来说,圣诞节是一年中最为隆重的节日,其重要性不亚于中国的春节。苏联选择在圣诞节大举入侵阿富汗,无疑是为了挑衅西方国家,这一事件为来年莫斯科奥运会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本就水火不相容,看到苏联倒霉美国方面更是喜闻乐见。对于苏联令人气愤行径,吉米卡特抓住了时机,开始呼吁国际社会抵制莫斯科奥运会。
卡特发表声明:苏联若不在2月20日前从阿富汗撤军,美国将抵制莫斯科奥运会。直到1980年5月24日,苏联仍未从阿富汗撤军,美国奥委会为配合政府的抵制态度,投票决定放弃参加莫斯科奥运会。
的话就好像一枚投入湖底的巨石,激起了国际社会强烈的反响,那些感觉到被冒犯的西方国家也开始了对苏联的反击,一时之间苏联成了众矢之的。
天下大势,变化多端,苏联入侵阿富汗引起了连锁反应,许多国家的奥委会就此次事件认为苏联方面亵渎了奥林匹克精神,因此拒绝参加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
1980年7月19日,第22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按计划在莫斯科中央列宁体育场举行,参与本次奥运会的国家数量只有80个,这一参赛国数量还比不上20年前罗马奥运会的水平,包括美国、中国、日本在内的67个国家并未出席此次奥运会。到场的部分西欧国家队伍为了表示自身对苏联行为的气愤,更是拒绝使用本国国旗,只是以奥运会五环旗代表。
由于许多国家拒绝出席,这一届奥运会金牌的含水量大幅降低,参赛人数的减少让本来世界性的赛事失去了以往的意义。最终直到莫斯科奥运会8月2日落幕之际,金牌几乎全部落入了苏联和民主德国囊中,这一结果的出现更是体现不出奥运会的意义。
四、总结
耗费90亿美金的巨额资产进行奥运会建设,结果却因为感恩节对阿富汗出兵而引起西欧国家的不满,最终导致67个国家拒绝出席莫斯科奥运会,这一结局是令人唏嘘的。
但是奥运会的精神本就代表着和平,苏联出兵侵略阿富汗的做法无疑是在践踏奥林匹克精神,因此这场赛事的失败也有着其必然性。
1980年、美国为什么抵制奥运会?
最近解密的美国官方文件披露,美国不仅抵制了1980年在莫斯科举办的第22届夏季奥运会,而且还曾密谋在非洲的科特迪瓦举办类似于奥运会的体育比赛,以达到与苏联分庭抗礼的目的。不过这一计划最终没有能够变成现实,科特迪瓦也与“非洲奥运第一国”的机会擦肩而过。 最初提议“转战”希腊 2004年8月29日的英国《星期日电讯报》根据最近解密的美国文件报道说,因为苏联入侵阿富汗,国际社会对苏联举办奥运会进行抵制,这使得美国非常开心,不过当时的卡特还不满意。他此前曾指示美国官员劝说国际奥委会改变奥运会的主办城市,将比赛转移到希腊的雅典或澳大利亚的墨尔本举行。不过这一想法没有能够实现,于是美国政府退而求其次,希望找到一个合适的地点,举办类似奥运会的大型体育比赛。 卡特政府认为,在非洲举办这样的比赛可谓是一举两得。一方面,不少西方国家的运动员对于前往莫斯科参赛的禁令感到怀疑和不满,如果能够给他们另外提供一个比赛的场所就可以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卡特希望借此鼓励中立的发展中国家参加到抵制莫斯科奥运会的行列中来。 后来选中西非国家 美国的解密文件显示,美国外交官曾经大力游说前法国殖民地、位于西非的科特迪瓦勇敢地挑起大梁,主办“奥运类型的体育赛事”。 1980年2月美国致美国驻科特迪瓦大使馆的一份备忘录明确要求,在召见科特迪瓦驻美大使的同时,使馆应该向科特迪瓦政府提出,将该国作为“奥运类型的体育赛事”的主办地。而比赛的时间可以选择在1980年的晚些时候。 据分析,美国之所以选中了科特迪瓦,主要是因为该国在非洲大陆的政治和经济形势相对稳定,而且该国当时的总统持亲西方和反苏的立场。 曾向多国“推销”计划 解密的文件还表明,在孤立苏联、另起炉灶办奥运的图谋中,美国的亲密盟友如英国和意大利等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美国致意大利政府的一封信说:“我们的希望是,发展四到五个举办场地,基本上每个洲一个,在每个场地组织四到五种不同的体育比赛,具体的工作分别由相应的国家和相应的国际体育组织来安排。他们可以从电视转播中获利。” 文件还显示,美国政府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游说国际奥委会,力图使该组织相信,如果这样的赛事能够举办,他们不会向来自苏联的运动员关上大门。 此外,这些解密文件还说,其实对主办地的选择并没有局限于科特迪瓦。美国官员还向该国驻罗马、东京、波恩和北京的大使发出了类似的秘密备忘录,要求他们向驻在国大力推销美国的计划。 不过,美国政府的文件并没有说明为什么最终放弃了这一计划,也没有阐述在科特迪瓦举办的赛事的规模。但分析人士认为这种计划根本没有可行性,因为科特迪瓦无论如何也无法与超级大国之一的苏联抗衡。 资料显示,苏联为了主办莫斯科奥运会,总共耗费了90多亿美元的资金,创下了当时奥运会史上的纪录。莫斯科的大型体育场由原先的50多个增加到近70个,人工游泳池从30多个发展到60多个,体育馆由1300多个扩增到1600多个。此外,莫斯科还整修了城市建筑,完善了交通运输网络。这些都是科特迪瓦无法想象的.
1980年美国为什么没有参加奥运会
1980年美国没有参加奥运会是为了抗议苏联入侵阿富汗,以及其它政治原因。
为了抗议1979年12月苏联入侵阿富汗,以美国为首的许多国家联合抵制了莫斯科奥运会,卡特是这次联合抵制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卡特对苏联的施压行为得到了其他国家的广大支持。
有一些国家,支持联合抵制运动,但是允许本国运动员以个人身份参加莫斯科奥运会。最后,65个国家拒绝了本届奥运会对他们的邀请,其中有近50个国家的选择来自于美国领导的联合抵制。最后80个国家参加了本届奥运会,是自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以来参与国最少的一届奥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