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世界杯门票多少钱一张?-篮球世界杯场馆升级改造
篮球世界杯在哪里举办+举办时间
喜欢篮球的小伙伴们看这里,在今年9月份你可以看见篮球世界杯比赛哟,有没有很多激动呢?这一次比赛一共是在八个城市进行,所以大家一定不要错过哟,现在就去看看吧。
在哪里举办
年的FIBA篮球世界杯将成为FIBA旗舰赛事的最大版本,共有32支参赛队伍参赛。年FIBA篮球世界杯官方抽奖活动将在预选赛结束后举行,将有32支球队分成8组,每组4支队伍进入小组赛阶段。
在第18届中,FIBA篮球世界杯将首次在中国举行。比赛将在5个省份的8个城市进行:北京,佛山,武汉,深圳,东莞,南京,上海和广州。详细场馆如下:
1.北京五棵松乐视体育生态中心
原名为北京五棵松体育馆,位于西四环五棵松桥东北角,08年北京奥运会时期的篮球场地。2011年-2016年名为万事达中心;如今更名为乐视体育生态中心。
现为北京首钢队的主场,可同时容纳18000名观众,年FIBA篮球世界杯决赛将于年9月15日星期日在北京举行。
2.上海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
外形犹如飞碟一般,科技感十足;也因为屹立在黄浦江边,一只“艺海贝壳”。
上海的梅赛德斯奔驰中心举办了数次NBA季前赛等重大篮球赛事,这里更是曾举办上海世博会闭幕式,球馆设施直逼NBA场馆,这里能容纳18000名观众现场观战。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竞选年男篮世界杯主办权的时候,上海并不在八座承办城市之中,但最终上海顶替苏州,成为了举办城市之一。
3.南京青奥公园体育馆
南京也是年男篮世界杯的举办城市之一,而青奥体育公园体育馆原本要为2014年青奥会服务,但由于工程延期,在2015年才得以竣工,目前这座球馆还等待着世界球迷的关注,而作为江苏同曦男篮的主场,这座可容纳20000名观众的球馆已经被中国球迷所熟知。
4.武汉体育中心体育馆
武汉可以说是中国男篮的福地,因为这里举办了2011年亚锦赛,中国男篮就是在武汉亚锦赛上夺得了伦敦奥运会的入场券,就连姚明都表示,武汉是中国男篮的一块宝地,而年男篮世界杯的吉祥物,就是在武汉揭晓的。不过承办年男篮世界杯的武汉体育中心体育馆是在2007年建成的,也是八座城市中“年纪最大”的球馆。
5.广州国际体育演艺中心
该场馆位于位于广州市黄埔区,可同时容纳18000人。曾举办2010广州亚运会篮球比赛,与各种大型文艺晚会和演唱会。
场馆的设计完全是按照NBA的规模进行建造,准备建造出世界级场馆,堪比美国NBA火箭队主场馆丰田中心。
6.深圳大运城体育馆
该场馆位于深圳龙岗区,2011年建成,可容纳18000位观众,为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主要场馆之一,举办2011年深圳大运会篮球比赛。目前为深圳马可波罗队主场。
7.东莞东风日产文体中心
该馆位于广东省东莞市寮步镇,素有“CBA第一馆”之称,可同时容纳13000人。同时广东东莞银行的主场也位于此。
8.佛山国际体育文化演艺中心
佛山作为年男篮世界杯的举办城市,筹划建设了佛山国际体育文化演艺中心,这座场馆在今年才建设完?,将可容纳17000名观众,也是年男篮世界杯八个举办场馆中最新的一个,姚明曾在今年4月来到佛山,率队检查球馆建设情况,而据报道,佛山国际体育文化演艺中心也将是一座NBA级别的球馆,当然作为新球馆,也等待着各方检验。
举办时间
疫情对中国体育的影响
中新社北京2月27日电 题:疫情对中国体育产业影响多少?
中新社记者 邢翀
2020年本是一个体育大年,东京奥运会举办在即,北京冬奥会进入两周年倒计时,以冰雪、马拉松为代表的体育产业逐步壮大。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中国体育产业受到波及。
近年来中国多地打造“体育赛事之都”,引入一系列国际顶尖赛事,疫情之下各项赛事陷入“停摆”,包括首次落户中国的南京室内田径世锦赛、已拥有多年影响力的跳水世界杯北京站,以及女足、女篮、拳击等奥运资格赛。
大型体育赛事有利于打造城市国际形象,亦能带来门票、旅游等经济效益。以篮球氛围浓厚的广东佛山为例,为举办2019年男篮世界杯进行了场馆软硬件全面升级,甚至被国际篮联认为是“最满意”的场馆。打出名声后佛山随即拿下女篮奥运资格赛举办权,受疫情影响不得不放弃主办。
近年马拉松在中国各地井喷发展,官方预计2020年产业规模将达1200亿元人民币。疫情之下马拉松遭遇“寒冬”,目前已有50多场“停摆”,运营公司势必遭受损失。已有一些赛事公司表示,预计损失将达全年营收一半以上,疫情结束后下半年扎堆办赛,又会使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足篮排职业联赛在中国体育商业化运作中走在前列,目前各大联赛已全部推迟,赞助商、转播商的利益也将受损。
借助北京冬奥会举办契机,中国冰雪产业发展如火如荼,目前国内已建成770多家滑雪场。今年中国部分地区降雪量比往年多,原本有利于滑雪场减少人工降雪、降低运营成本,然而受疫情影响,1月24日起各地滑雪场陆续关闭,客流量断崖式下降。
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是北京冬奥会雪上项目举办地之一,去年底开通的京张高铁原本是一大利好,沿线滑雪场也加大投资吸引客流,但受疫情影响,河北省冰雪场馆接待人数较2019年下滑278万人次。
其他线下体育消费市场同样“遇冷”。春节后本是健身房业绩增收的主要时段,相对密闭的环境却让不少人担心或成为病毒传播的温床,疫情期间已经出现部分健身房欠薪、裁员、闭店,高租金、高人力成本的线下健身行业遭受重创。即便疫情结束,恐怕短期也不会出现爆发式增长。
与此同时,运动鞋服、体育用品等体育零售业和制造业也面临停滞甚至负增长可能。
知名体育研究者鲍明晓近日撰文称,体育产业是以线下体验和集聚观赏为主要服务形式、产业集中度不高、中小微企业和新进投资者居多的新兴产业,由于自身的行业特性和行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使它在国民经济各行业“免疫力”排行中处于不利地位。
中国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副司长彭维勇近日亦曾坦言,这次疫情对体育行业造成很大的冲击,体育产业复工复产虽然稳步推进,但依然存在很多困难。
不过,中国官方已采取措施助力体育产业抗“疫”。上海出台了包括赛事补贴、减免场馆租金等12条“硬核”举措,北京、吉林等地也对滑冰滑雪场给予用水用电等专项补贴,鼓励滑雪场创新四季运营模式,国家体育总局也将进一步推动协会实体化改革,释放更多体育资源。
有“危”亦有“机”。疫情让健康成为全民反思的话题,催生了线上体育产业新热点。疫情期间,众多线上用户数和视频播放量成倍增长,某体育转播平台的场均观赛人数甚至同比增长151.4%。国家体育总局已发出号召,鼓励培育体育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助力体育产业提质升级。
目前韩国、日本、意大利等国的一系列赛事也均“停摆”。疫情冲击之下,体育产业如何转“危”为“机”,或许是一个世界性命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