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励勤奥运会和谁放高球-王励勤奥运奖牌
郝帅悲情命运实则早已注定 一再错失机会又该怪谁的意思
2009赛季国际乒联巡回赛总决赛在澳门继续进行。在晚上结束的男子四分之一决赛中,郝帅继全运会输给王励勤之后,再一次被对方淘汰遗憾地止步四强。其实纵观整场比赛郝帅的表现还是很不错的,可是关键时候差一口气的老毛病还是让他最后尝到败果。从当年的“六小龙”之一走到今天的主力边缘,郝帅始终扮演着中国男队的悲情角色,而铸成这个悲情背影的,是整整五年不断从自己手中流失的机会和希望。
郝帅丢掉的第一个重要的机会是在2003年。在当年的乒联职业巡回总决赛上,郝帅一路过关斩将杀进决赛,最后的对手是一直对自己偏下风的王皓。这本是一个很好证明自己的机会,可惜双方大战7局之后,郝帅在最后关头还是没有硬过放手一搏的王皓遗憾落败,而后者则凭借这个冠军顺利地拿到了2004年多哈世锦赛的门票,也因此迎来了人生的第一次奥运会。
说道郝帅,就不得不说梅兹了。这两个人2005年上海世锦赛那戏剧性的一战现在可谓已经成为“放高球”的经典,相信那也是郝帅最为难忘和心痛的一场比赛。当时还是新人的郝帅四分之一决赛和梅兹大比分打到3比1,第五局郝帅拿到了赛点,只要接下来的那一球能够上台,郝帅就进入了四强。作为一个新人,在当时世锦赛单打若能够进入四强,对他接下来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可惜关键时刻梅兹故技重施,继八分之一决赛用高球将王皓放出八强之后,又一次在中国选手面前玩起了这种表演性质的游戏。让人郁闷的是,郝帅莫名其妙地输掉了那一分,输掉那一分之后乱七八糟地输掉了那一局,然后又神使鬼差般地被连扳三局输掉了整场比赛。
输掉比赛的郝帅直到走出比赛场地都还没回过神来,而在场边观看比赛的刘国梁当场被气得拂袖而去。然后就是直通不莱梅的选拔赛上,郝帅在第一次大循环拿到第一名的情况下还是被弃用,取而代之的是当时年仅18岁现在意气风发的马龙。很多人说,如果当时郝帅能够多用一分“气”,也许今天就不会是这样的主力边缘的尴尬结果,但是人生没有如果,比赛场上往往一分钟就决定了整个职业命运,而郝帅的这场比赛就是一个最具代表性的例子。
从2005年到之后的2006年,郝帅一直没有很突出的成绩。尽管在队内比赛中郝帅的表现一直都很不错,可惜一到了国际赛场、到了关键时刻郝帅就抓不住机会。渐渐的,“内战内行,外战外行”几乎成了郝帅的专属,“关键时刻犯软”成为对他最普遍的评价。而同一批的陈玘王皓在各自经历烦恼的同时都有了拿得出手的成绩,郝帅渐渐掉队了。
2007年的克罗地亚公开赛,郝帅终于拿到了职业生涯的第一个单打冠军。可惜这一刻对于已经24岁的郝帅实在是太迟。当年的世锦赛郝帅延续了上一届世锦赛相同的成绩——八强,而同龄的王皓在排名上已经蹿升到了世界第一,19岁的马龙在实力上俨然已经超过了自己。
2008年9月份的上海公开赛郝帅战胜马龙、马琳和王皓拿到了最后的冠军,尽管自己也承认由于二王一马还没有从奥运会的疲惫中恢复过来冠军的成色稍显不足,但是还是看得出郝帅的兴奋,毕竟下一个奥运周期的竞争从2008年8月24号就已经开始,先拔头筹总是好事。09年初的斯洛文尼亚站男单冠军的到来也给郝帅加了分。随着老王马的渐行渐远,郝帅的机会来了吗?
可惜2009年郝帅更加郁闷了。5月份的横滨世锦赛郝帅无缘单打,双打和混双都拿的是铜牌;六月份开始的乒超联赛,顶着标王身份的郝帅表现让人失望,引起一片骂声;8月份的天津中国公开赛,郝帅拿到双打冠军之后在单打中遭遇状态并不是特别好的王皓,又是七局之后王皓险胜,家门口作战的郝帅抑郁之情溢于言表。
而最该骂的是紧接着的韩国公开赛。半决赛郝帅报了中国公开赛的一箭之仇赢下了王皓,本以为冠军在握,结果决赛竟然输给了水谷隼!而更加让人无法接受的是水谷隼的致命一招又是郝帅的梦魇——高球。这一输几乎彻底终结了郝帅国际赛场的出场希望,之后郝帅再也没有在比较正式的国际赛场上亮相过。这一次的乒联巡回赛总决赛的出场已经是沉寂了将近五个月之后。
很多人说,郝帅今天的局面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是05年一战遗留的偏见。其实不然,四年来郝帅得到的锻炼机会还是非常多的。作为一个并没有太多成绩的选手,郝帅却一直都是国家队的重点,重要的比赛大多能见到他的身影,没有成绩的原因还是郝帅自己没能抓住机会。本来在人才济济的中国队,一次输是锻炼,两次还不赢就已经很难原谅了,像这样丢掉如此多的机会,还要身居要位让人如何接受呢?
国乒队员技术各有特色,马琳的吸短技术为什么好?
话说起吸短这项技术那家强!大家公认的专家非马琳莫属,但是他所付出的汗水是常人很难想象的,古语说的好,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马琳的吸短功力是非常深厚的,尤其是马琳在2005年上海世乒赛面对喜欢放高球的梅兹,用吸短完美破解了梅兹放高球战术,也给前面输球的小将上了一堂生动的表演课。
马琳的吸短,能够控制到两跳不出台,让对手毫无还手之力。但是他所付出的努力是常人很难想象的,吸短这项技术主要用于对付高球,当比赛中出现机会后,面对连续放高球的对手,我们很多球友都是采用连续扣杀,其实我们也可以采用吸短技术,一般我们左右步伐要好于前后步伐,所以通过前后落点的变化打乱对方的节奏,将对手引到近台再打回远台。
也是一种不错的技战术。人无我有才能出其不意,人无而我有的技术则能在乒乓对局中获先机,大家对弧圈球十分热衷,其实对于任何一种技术,我们都不能轻视,都可以学一学。 相信马琳对梅兹的比赛大家都看过了,梅兹能用高球放倒王皓和郝帅这两位国家队主力,的确很有实力。不过在马琳棋高一招的吸短打法面前,梅兹还是无奈败下阵来。
马琳在吸短看似简单的动作包含了非常复杂的用力及控制过程。只要你仔细品味马琳的控制技术,你就会知道什么叫有力使不上?什么叫有劲发不出?什么叫无可奈何?什么又叫变扭?从弧线的低平,到落点的精准、变化,东一下西一下,让你永远都无法猜测下一板会是什么球,会落在什么位置,就这样,让你这个大力士无形之中就变成了“绣花女”,有力使不上。
东京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半决赛孙颖莎4:0轻取伊藤美诚,如何评价本场比赛?
这场比赛拿下以后,中国队提前包揽了金银牌我们结合前段时间张本智和被淘汰的事,全面的看看日本几位选手:
日本队的成绩本质上是有很大比例是投机取巧伊藤美诚的单打成绩,或者说她的比赛成绩来源于出道时期,中国选手对颗粒胶的不熟悉,首先我们知道国家队对各路打法都有人才储备,而生胶正胶打法的高水平选手在我国是很难培养出来的,这种一招鲜的打法,能够在大赛偶然性的出成绩,但是很难成为超一流水准的名将!
先谈谈颗粒胶:生胶!克韩名将王涛是生胶打法,从王涛退役以后,生胶其实没有特别顶尖的选手出现,这些年生胶真正意义上的顶级选手也就是香港队的唐鹏,水平也就是国退(国家队退役),实在在国内混不下去了,并且我们也不需要生胶陪练的情况下,唐鹏去了香港!
国内没有拿的出手的生胶陪练,导致了伊藤美诚在前期大赛中脱颖而出,连续战胜了中国队的主力选手,中国队熟悉了伊藤美诚的打法以后,伊藤美诚的职业生涯就进入了后期,不得不说这里面的逻辑关系很奇怪。
怪胶,颗粒胶打法,不合理球打法的外国选手的运动员巅峰期寿命,取决于国家队对他们的适应时间!
无论是台北的庄智渊(模仿孔令辉),朱世赫(最后的削球手),伊藤美诚(生胶),冯天薇(女子打法男性化),张本智和(不合理球打法),梅兹(放高球),在进入了中国队适应期以后,全部相当于退役状态,也就是再也没有出现在国际大赛的后轮次当中,外国这些选手这些年真正意义上能够算得上超一流选手,并且能够对国家队造成威胁的只有吴尚垠,柳承敏,波尔,奥恰洛夫这些硬实力很强的球员!
区别于波尔,柳承敏,吴尚垠,奥恰洛夫这些人,而日本选手的大赛成绩基本处于偷成绩,而这次的孙颖莎击败伊藤美诚,也就意味着,伊藤美诚依靠生胶带来的优势荡然无存,我们对病毒产生了免疫,而在日本国内,其他竞争者也在适应他的这种特殊优势,下一届奥运会,我们应该基本就看不到这个日本选手了。
过了怪胶,怪打法红利期,日本队实际水平是不如韩国队的,更不如德国队!
再说说张本智和(第三部分我们说说双打)搏杀球的概率是五五开!张本智和就是通过搏杀球,聪明把所有的比赛变成五五开的局面,但是不讲理的打法,成功率取决于自己的状态,中国选手普遍是全面打法,特点突出,即便是状态不好,即战力也很强。搏杀不讲理打法,状态好了,可以把其他硬实力外国对阵中国队选手的低胜率提高到接近五五开的局面,但是状态不好呢?就和喝了过期牛奶一样。场上拉稀!
搏不到了就不是五五开了,是一泻千里,大崩盘!所以马琳经常被翻盘,柳承敏大赛成绩除了一个奥运会和一个07年世锦赛半决赛啥也没有,奥恰洛夫神一场鬼一场,动不动莫名其妙输球。
张本智和输给一个欧洲选手太正常了,欧洲选手的优势在于身高臂长,善于防守搏杀球,而我们国家的选手战胜欧洲选手靠的是多环节拿分,量变产生质变的取胜之道,这和张本的取胜路线是完全不一样的。
中国选手从孔令辉开始,基本上都是能力全面,没有明显弱点!有明显弱点的,早就在队内选拔赛被揍回家了。取胜之道的不同,导致了张本这类非实力派选手运动寿命不会长久。
双打双打和双打又有不同,赛制上说奥运会的双打机制是全天下独一份!
人员的限制导致:我们必须为了团体赛的双打名额,去考虑混双的双打名额!
这在男双女双取消之前是完全无法想象的劣势!
过去:我们可以在双打项目上派遣最强的双打选手,比如刘国梁孔令辉,王励勤闫森,马琳陈玘!
现在为了保证团体赛的名额,单打的名额,我们只能凑一队人出来!
好比过去打牌我们能掏出来几十种卡组,如今只能在同一水平下和其他协会五五开!
奥运会名额制度削弱的是我们的人才储备优势!
为什么不上日本运动员的照片?(主要是今天伊藤美诚脸色太难看)还是上一张吧,反正下届奥运会大家也看不见了!
为什麽我老是发高球?
女团决赛中国 VS 新加坡
我是乒乓球爱好者,比赛前我就在乒乓健儿集体开博的博客上留了言.发了贴。今天我早早的就守在电视机前等候观看,第一局由郭跃对阵李佳薇,看的我是提心吊胆,每一个球都在揪我的心,郭跃由于太紧张,打的偏保守以3:0败给了李佳薇,为她的丢分泪洒赛场。我的心酸酸的,更多的是怜惜。一个刚满20岁的小将压力太大了,没有打出自己的信心和风格。在她遇到困难时,给她解压的,除了我们的观众,更有效的应该是教练员,只有教练员放松了,运动员才能放松,才能有信心打出自己的水平,今天他们的表情太严肃了,特别是孔令辉的表情,也给郭跃雪上加霜。第二局是张怡宁对阵冯天薇,看的虽然不是太紧张,但我的心始终随着乒乓球而跃动,冯天薇临威不惧,冲劲十足,但凭借张怡宁的超强的防御能力以3:1拿下了宝贵的一分。第三局是王楠对阵王越古,比赛看的比较顺畅,王越古拼的很凶,王楠以她的技术全面大赛经验丰富没有给王越古留下任何机会,3:0完胜王越古,从而给女团拿到了第二分。细心的我看到了教练他们的表情也在发生变化。第四局张怡宁披挂上阵和李佳薇决战,她们是打的激情无限,高潮跌起,我的心也为之而激荡。张怡宁以她的综合能力、特别是相持能力吹响了反攻号角,逆转李佳薇取胜,教练们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全场沸腾了,我们的女乒键儿们第17次举起了考比伦杯,当五星红旗再一次冉冉升起时,作为中国人真的是无比的激动和自豪!我们只所以常胜不衰,那就是祖国的荣誉高于一切!
下面我收集了几个贴子 供大家分享
1 郭跃心理状态需要进一步调整,需要进一步锻炼.现在还不够完全成熟,相信你 将来 一定能有大作为.
2 郭跃,没关系,这是成长的代价,你一定会好起来的,加油,中国女队日后还是要靠你啊,要有信心啊,加油!!!
3 郭跃现在的水平应该说和其他所有高手的实力差不多,输赢很正常,等过两年变成超一流高手时,就不应该输了,昨天输在心态上,不是水平问题。
4 中国乒乓球女队教练太可恶了!人家郭跃已经尽力了,打得很好阿!李佳薇赢得球有N个都是运气球,郭跃也很好!但是她的教练在她输了之后竟然连慰问都不慰问,她得多伤心!可 怜,人家外国教练哪有这样的,输球之后递个毛巾、递瓶水什么的,哪和这两个“中国大爷”似的,理都不理人家,素质真低!强烈批判!!!!!!!!!!
5 实在看不过眼国家队的气氛!!!郭跃球输了, 可是运动员哪里有不输球的? 看看那些教练们, 一个个对哭的小郭跃不闻不问, 心里好象还在幸灾乐祸!! 对内竞争是应该有的, 可是不能没有人情味!
6 郭跃别哭谁能保证一辈子都会赢,这只一次失误.你还是最强的!
7 中国乒乓球的残酷竞争是事实,很多运动员没有机会出头也是事实,但是这种事实对所有运动员都是公平的,大家都要承受这种压力,只有实力超强的人才能取得先机。
你出不了头,跑到国外去混,本无可厚非,大家都想上进嘛,没什么好责难的,但你出去后实在没必要对自己的祖国大肆攻击,你这样卖力地攻击自己的祖国,别人就佩服你嘛?别人 就看得起你嘛?非也!人家可能更看不起你!
8 郭跃今天压力太大了,毕竟年纪小,可以理解教练也是有意锻炼,可是输球了教练脸色也太难看了中国女队输得起球,何必这么不大气
9 世界需要、盼望更多的李佳薇出彩!
李佳薇出色球技和过硬比赛心理,让施之皓等四位教练昨晚脸色难看,尤其是孔令辉。
正是施之皓等教练临场信心不足,让队员打得走样,动作僵硬。相反,新加坡仅刘国栋一个教练在独挡,李佳薇在全场为中国队加油声中,克服干扰压力,表现淋漓尽致,令球迷拍案 叫绝,给比赛场面增色不少。刘国栋的沉稳盖过施之皓焦虑。
为李佳薇喝彩!为施之皓惭愧!
10 郭要领军,首先得过好心理素质一关.过好心理素质一关,首先得孔令辉当好楷模.你看到没有,几场比赛孔令辉脸色铁青铁青的,吓得本来就紧张的徒儿魂都没了.
11 在上届世乒赛的团体决赛中,郭跃就曾负于中国香港名将帖雅娜,当时就暴露了她临场紧张急躁、失误过多的问题。时隔两年,郭跃面对老对手李佳薇仍然暴露了这一问题,她在被对 手压住以后没能找到非常有效的突破口,反而过于紧张而失误增多,甚至出现了对对方半出台的发球直接抽杀出界的情况,这无疑是过份急躁的表现。
12 其实中国队对新加坡队没有什么秘密可言,谁与李佳薇对阵都没有绝对把握,只是张怡宁水平更高,比赛心理更好(以前胜的也多)而已,即使这样张怡宁也是输掉了第一局。双方排 兵布阵不都是避来避去,说明谁都心虚,谁都没有把握,况且中国又是主场,也存在利弊。对我们老队员发挥有利,而对年轻队员紧张在所难免,又或可能兴奋过度,一下被打懵一时 调整不过来的情况也在所难免。我想说的是中国队给年轻队员机…
13 小跃可以的,只是经验不够,叫她去多练高空跳就可以了。中国队必须找个能克新加坡天威的人,老张胜她也不轻松,今天王南的对手太弱,她胜是应该的,比较年龄大了 ,应该退。现在已经可以确定奥运会名单了,老张,小跃,还有那个面孔上长豆的丫头。
14 两个字来形容郭跃:水货
并不是因为他球技不行,而是她心理有很大缺陷,比赛时她紧张的脸上,汗如喷泉!
比赛完后,泪如暴雨,所以我形容她为水货!!
15 郭跃;擦干昨天的眼泪,挫折会让你更加坚强.相信自己,我们坚决支持你.
16 我爱王楠了!球不但打得好,而且每一次抽杀、扣球胸前两个大波就极有分量的上窜下跳,迷人了!永远支持王楠!她的技战术水平是最高的!
17 王楠 张怡宁 郭跃都是好样的!我们爱你们!呼市夫妻球迷
18 张怡宁老奖出马,一个顶两.打起球更漂亮了!
19 当郭跃首盘失利后,我看到主席台上体育总局的大佬们脸难看得要,教练的脸拉得象个驴脸,给队员的压力太大了。
20 看来刘国栋也是一个在国内不得志又颇为自负的人物,野心很大,心机很深,但本质上心胸狭窄报复心很强。所以出招必取剑出边锋、频施怪招,更无大将风度,往往弄巧成拙成不了 大事。他及其他的弟子用了一些功,闭关修练,以为练成了几招九阴白骨爪式的阴功,就可一统女乒天下。他们师徒太低估小瞧了闯乒江湖,一代霸主王楠、张怡宁,更以为只要 擒住左手将郭跃就能把中国女乒冲垮。看张怡宁、王楠一派大将风范,遇山崩而不改色,临海啸而不慌乱,一个个将她们收服,这就是中国女乒的强大的内功,看不懂这些,女乒王冠 对他们来说永远是水中月、镜中花…
21 为王楠高兴,为她高兴得快流泪了.喜欢她的态度,赢球时脸上一点松懈也没有,输球时也能即使调 整心情,一笑致之,支持王楠,加油啊!
22 我们一直高喊不要把体育政治化,其实我们最愿意搞政治化。小郭跃就是在政治、荣誉的压力太大的情况下输球的。胜利了是国家的荣誉,失败了就不是爱国了吗!
23 小郭跃就是一个小运动员,把她也妖魔化了,多么神奇多么高超,其实就是比较出色一些罢了。我非常不赞成过于喧耀“几连冠”等等的口号,本来是互有胜负,友谊第一,弄得运动 员头混脑胀,真是没有意思。
24 郭跃输球,输在心态,输在不动脑子。一味的进攻,不根据场上的实际情况适时到调整战术是输球的关键,这里当然有现场教练的责任,也有队员年轻不成熟的原因。希望郭跃尽快吸 取教训,及时调整,挑大梁的任务接下来就是你的。看到最后关键球的时候,汗水挡住了你的视线你都不去擦,我就知道你的心态出现问题了,输球也就是必然的了。
25 学一下你张姐棉里藏针,适时加力,但决不可照搬,你毕竟有你的优势与特点。球路,球速要有变化,不要一味地强攻,再结实的弦也会崩断!
男团决赛 中国 VS 韩国
今天我还是雷打不动的守候在电视机前观战男团的决赛,连王涛分析的排兵布阵也是听的津津乐道,说心里话,我这个外行也感觉到今天可能由于郭跃的失利不会把王皓排在首场作战。把马琳放在第一场是刘国梁的聪明之举。第一场由马琳对阵柳成敏,马琳打得很好,非常沉着冷静,始终坚持自己的技战术打法,没有被柳承敏变化发球、加强侧身等技战术变化的招数所干扰,非常充分地发挥了自己的水平。从他的眼神也能看出他对胜利的信心非常坚定。拼到后面,柳承敏已经被马琳完全拼软了,发球出台、摆短过高、正手失误等无谓失误也频频出现。可以说,本场比赛马琳首先在气势和意志品质上就完全压倒了以精神面貌出色而著称的柳承敏。虽然第三局遇到了一些困难,但还是发挥的不错,越打越有信心,越打越成熟为中国队取得了开门红。虽然我不在现场看,但每打一个好球和现场观众一样的在呐喊和助威,看的我也是如此的激奋。第二场由王皓对阵李挺佑,王皓非常艰苦,第一场输了,第二场也咬得很劲。我看的没有提心吊胆,到很有信心,王皓最终拿下这关键的一分,我这个观众也把心放下了。第三场由王励勤对阵朱世赫,朱世赫号称当今“世界第一削球手”,但可惜他今天遇到的是王励勤,王励勤斗志高昂、抢攻积极、意志顽强,打得轻松无比,彻底击溃了朱世赫,非常完美地收拾了最后一场,看的也好轻松。
给我感觉,这次赢的这么轻松,首先是教练给了健儿们鼓励和信心,特别是刘国梁,每当一场结束或是暂停,队员归队时,他以微笑迎接,并点头鼓励,在关键的时候微笑的力量是无穷的。让队员放松,首先教练要放松。这一点比女队教练有风度。
再就是三名队员表现的非常出色,打的激情、打的精彩,给了我视觉的享受。
还有就是10800人的广州体育馆每张800元的门票坐的满满的,这也激发了队员们的热情和斗志。国人看国球,国手显身手。真好!
当男乒健儿们第16次捧起了斯韦思林杯,五星红旗再一次升起时,做为中国人真的很骄傲!
我忠心的祝愿健儿们奥运会再创辉煌!
下面收集了一些贴子供分享
1 痛快的胜利,中国队太强大了!!!
2 昨晚,马琳打头炮,一马当先,马到成功,打的柳承敏马失前蹄、人仰马翻;次战王皓先失一局后,连扳三局3:1挫败对手;第三盘王励勤3:0力斩削球手朱世赫,中国男团3-0横扫太极虎卫冕成功实现四连冠,第十六次捧得斯韦斯林杯。本人晨起兴奋之至,赋诗一首:
中国男乒真英雄
横扫韩国气如虹
宜将剩勇追穷寇
3 中国赢,心真高兴.
4 奥运赛场中国龙琳痛击柳承敏 中国3-0韩4 连冠,太爽了.哈......
5 经一周激战,广州世乒赛于昨晚落下帷幕。中国男女乒如愿捧起象征国际乒坛至高荣誉的斯韦思林杯与考比伦杯,中国乒球军团一枝独秀的超霸局面没有丝毫改变,而随着“海外兵团”限令的出台,本届世乒赛也必将成为未来国际乒坛走势的战略拐点。
6 3月2日19点30分,第49届世乒赛男子团体决赛拉开战幕,中国男团与韩国队争夺斯韦斯林杯。马琳充当先锋不负众望3-1力克柳承敏赢 得开门红,次战王皓先失一局后,连扳三局3-1挫败对手,第三盘王励勤3-0力斩削球手朱世赫,中国男团3-0力擒太极虎卫冕成功实现四连冠。
7 马琳的第一场胜利更有意义,因为上一次世界杯马琳输给了柳承敏,而今天则准备充分,所以才能比较轻松的赢球,没有给对手任何机会。”
8 今天的比赛队员打得非常好,确实做好了一场比一场好。从小组赛之后到打中国香港、韩国这样的主要对手,今天的胜利显得更有意义。
9 王皓的应变能力和临阵调整能力还要加强,对手李廷佑的手感不错,失误比较少。因为和王皓是一个俱乐部,所以对王皓的发球非常熟悉。从比赛中可以看出王皓现在越来越成熟了,这是可喜的变化。当王皓赢下来之后就基本锁定了胜局。”
10 “王励勤打得很好很轻松,非常完美,没有给对手任何机会,和小组赛时候的表现完全不一样,这就是一个优秀运动员的素质。王励勤在小组赛输球之后承受着很大的压力,拼命调整和努力,所以才会有今天的完美表现,可以看出现在王励勤的整体能力和调整能力都比以前强。
11 ” 马琳,他的技术流畅,应变能力强,练了很多新东西并且在比赛中打了出来。而王皓则创造了一个奇迹,最近三届都以绝对主力出战,一场都没有输,这是非常困难的。他碰到了很多困难,但是摆脱的能力也越来越强越来越成熟了。
12 本次世乒赛上中国男团实现了四连冠,而女团也获得了八连冠,中国乒乓球在本次世乒赛上大获全胜。
13 本届世乒赛上,不但中国队继续保持着无人能撼动的绝对霸主地位,而且亚洲球队的整体实力已经将欧洲诸强远远甩到了身后。亚洲球队已经完全主导了世界乒坛的发展趋势,而欧洲诸队参加比赛更多地是体现了“重在参与”这一体育精神。
14 每次大赛结束之后,国际乒联都希望中国能在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考虑促进乒乓球在世界上的整体发展。从这种角度考虑,当国际乒联提出了“限制海外军团发展”的议案之后,中国乒协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投赞成票,尽管国际乒联的这种举措对中国球员的伤害最大,但却赢得了世界对中国的尊重和认可。
15 以前妹子(梅兹)放高球,放倒了咱好几名高手。昨晚男团决赛,尽管王皓赢了,但在高球比拼中,王皓还是败下阵来。为啥,在高球上,受伤的老是咱们捏?是不是有这方面的原因:人家老外知道“正大光明”打不过咱?只能来点“歪门邪道”,干脆“偷鸡摸狗”?哈哈哈哈
16 韩国队在与中国队屡败屡战中,不仅锐气未失,反倒是在一点一点地积蓄着实力,一旦找到机会,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咬人一口。在过去中国队与韩国队的交锋中,并不是没有这样的教训。
17 尽管马琳对柳承敏和王皓对李廷佑的比赛均曾遇到险情,但就整体而言,中国乒乓球男队仍是一骑绝尘,比统治了女子乒坛30年的中国女队的优势还要明显,他们蝉联世乒赛男团冠军毫无悬念。
18 长远着眼,职业赛事的兴旺必然带动乒乓球运动在全世界的蓬勃发展,最终的受益者还是选才余地大大拓宽的各国和各地区的球队,更是国际乒坛自身。中国和世界,都是赢家。
乒乓球专用战术
乒乓球专用战术
乒乓球人人会打,可是做世界冠军的只有那么几个人。那是因为专业乒乓球运动员都是有自己独特的战术的。在以前因为通讯,交通不发达战术可以保密很久。为让大家对这方面有个更深入的了解,我收集整理了以下的资料给大家参考阅读,希望帮到大家。
一、推攻战术
特点:主要运用正手攻球和反手推挡的速度和力量,并结合落点变化和节奏变化来压制和调动对方,以争取主动或得分。推攻战术是左推右攻打法对付攻击型打法的主要战术,有反手推挡能力的两面攻运动员、攻削结合运动员等也常使用它。
方法:
1、左推右攻2、推挡侧身攻3、推挡、侧身攻后扑正手4、左推结合反手攻5、左推、反手攻、侧身攻后扑正手。
注意事项:
1、推、攻都要有线路变化、落点变化和节奏变化,这是推攻战术争取主动和创造扣杀机会的主要方法。
2、推挡一般以压对方反手为主,然后突然变正手,以创造进攻机会。如果对方正手较差,才可以推对方正手为主。
3、在推挡中突然加力推对方中路,使对方难于用力回击,然后用正手或侧身扣杀。
4、遇到机会球时要果断扣杀,这是推攻战术得分的主要手段。
5、推攻战术要坚持近台,又不能守近台,要学会近台和中台的位置转换,掌握对手节奏。
6、推攻战术对付弧圈类打法应坚持近台为主,用快推和加、减力推挡控制落点,伺机采用近台反拉或中等力量扣杀弧圈球,然后进入正手连续进攻。
二、两面攻战术
特点:主要利用正、反手攻球技术的速度和力量压制对方,争取主动和创造扣杀机会。两面攻技术是两面攻打法对付攻击型打法的主要战术。
方法:
1、攻左扣右
2、攻打两角,猛扣中路。
注意事项:
1、正、反手攻球都要有线路变化和落点变化,以便创造扣杀机会。
2、要以压对方反手为主,然后攻击对方正手或中路,以创造扣杀机会。
3、遇到机会球时要大胆扣杀。
4、两面攻战术在主动进攻情况下要坚持近台,被动情况下可适当后退,在中近台或中台进行反攻。
5、两面攻战术对付弧圈球打法应坚持近台,用快带顶住对方的弧圈球,伺机采用近台反拉或中等力量扣杀弧圈球,然后转入连续进攻.
三、拉攻战术
特点:连续运用正手快拉创造进攻机会,然后采用突击和扣杀来作为得分手段。拉攻战术是快攻打法对付削球类打法的主要战术。
方法:
1、正手拉后扣杀2、反手拉后扣杀
主要事项:
1、拉、扣的力量要有较大的悬殊,以使对方措手不及。
2、拉球要有线路和落点变化以调动对方,争取主动和创造进攻机会。
3、遇到机会球时要大胆扣杀或突击。
4、采用拉攻战术要有耐心,不要急于求成,对没有把握的机会球不要过凶。
四、拉、扣、吊结合战术
特点:由拉攻与放短球相结合而成,是快攻型打法对付削球打法的常用战术。
方法:
1、在拉攻战术的扣杀或突击后放短球。
2、在拉攻战术中放短球后,结合扣杀或突击。
主要事项:
1、拉攻中放短球,要在对方站位较远并且来球比较近网时进行,这样,放短球的落点容易靠近球网,可增加对方向前移动的距离和难度。
2、放短球后扣杀时,如果对方靠台极近,可对准对方身体方向扣杀,这样,往往能使对方难于让位还击。
五、搓攻战术
特点:主要运用“转、低、快、变”的搓球控制对方,以寻找战机,然后采用低突、快点或拉攻等技术展开攻势并进入连续进攻;在搓球中遇到机会球时进行扣杀,常常带有突然性,往往可以直接得分。搓攻战术是乒乓球各种打法都不可缺少的辅助战术。
方法:
1、正、反手搓球结合正手快拉、快点、突击或扣杀。
2、正、反手搓球结合反手快拉、快点、突击或扣杀。
注意事项:
1、搓攻战术既要尽可能早起板,以争取主动,但又不能有急躁情绪,否则,起板容易失误。
2、在搓球中遇到机会球时要大胆扣杀,这是搓攻战术的主要得分手段。
3、在搓短中摆短,可使对方不易抢先进攻,故有利于创造进攻机会,以便伺机用正、反手或侧身进攻。
六、削中反攻战术
特点:由削球和攻球结合而成,常以逼角加转削球为主,伺机反攻;或以转、低、稳、变的削球,迫使对手在走动中拉攻,以从中寻找机会,予以反攻。这种战术有“逼、变、凶、攻”的特点,是攻、削结合打法的主要技术。
方法:
1、正、反手削球逼角,结合正手攻或侧身攻对方右侧空当。
2、正、反手削两大角长球,结合正、反手反攻。
注意事项:
1、正、反手削球都要注意旋转强度的变化。在削加转后用削加转球相似的手法削不转球,是使对方拉出高球,以进行反攻的有效方法。
2、削球时要尽可能压低弧线,以避免对方扣杀或突击。
3、削球逼角时要适当配合削另一角,以使对方在走动中击球。
七、发球抢攻战术
特点:发球抢攻战术是以旋转、线路、落点以及速度不同的发球来增加对方回击的难度,使其出现机会球,或降低回球质量,然后抢先进攻,以争取主动或直接得分,这是乒乓球所有打法特别是进攻型打法的主要战术和得分手段。
方法:
1、发下旋转与“不转”抢攻。
2、发正、反手奔球抢攻。
3、发正、反手侧上、下旋球抢攻。
注意事项:
1、发球要有线路和落点变化,以使对方前、后、左、右走动中接发球。
2、发球后要有抢攻准备,以不失抢攻的机会。
3、自己发什么球,对方可能以什么技术回击,要做到发球前心中有数。这样,才能较好地做好抢攻的准备。
4、抢攻要尽可能凶,又不能过凶,否则,会影响命中率。
八、接发球抢攻战术
特点:由某一单项攻球技术所形成,进攻性强,可变接发球的不利地位位为主动地位,也可直接得分,是乒乓球运动各种打法特别是进攻型打法的主要战术。
方法:用快点、快攻或中等力量突击进行接发球抢攻。
注意事项:
1、由于接发球抢攻是在对方主动发球,自己处于被动的接发球地位时所采取的进攻性打法,所以难度较大。接发球抢攻一般不可过凶,要看准来球的旋转方向、旋转强度和高度,采用适当的方法进攻。例如对方发加转下旋球,接发球抢攻时要采用提拉手法,以免下网。同时,攻球的力量不可过大。
2、接发球抢攻动作结束后,要立即作好对攻或连续攻的准备,以便继续处于主动地位。
3、接发球抢攻、抢冲的力量越小,应越注意球的路线或落点,一般应多打在对方反手;若对方反手强而正手弱,则可多打在对方正手。
弧圈结合快攻:以弧圈球为主,快攻为辅,当今最流行的打法,男子中这种打法的可能占八成。一般两面反胶。如世界冠军王励勤、张怡宁,前国手乔红、何智丽等。
快攻结合弧圈:以快攻为主,弧圈球为辅,占位比前者近,一般一面反胶,一面是正胶、生胶、长胶(也有两面都是正胶、生胶、长胶的)。如世界冠军邓亚萍、陈静,世界名将金香美、黄文冠等。
削中反攻:以被动的削球为主,伺机反攻的打法,50年代时曾垄断世界乒坛。现在从事这种打法的较少了,男子有前国手丁松(攻多削少)、韩国名将朱世赫,女子有韩国名将金景娥、国手范瑛等。
怪球:现在基本没有这种打法了,没有确凿的定义。一般是以长胶削、磕、拱、飘等技术集合封堵来球,伺机(用倒板技术)反攻。代表人物有前国手陈子荷、倪夏莲等。
乒乓球由小变大,经历了一番曲折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队囊括第三十六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7项冠军之后,就有人提出把乒乓球加大,把网加高等建议,但这一建议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
此后,乒乓球运动技术不断发展,球速越来越快,旋转越来越强。不少运动员对阵时回合减少;有时球飞如闪电,观众还未看清,胜负已经决出,削弱了乒乓球爱好者的兴趣。为此,国际乒联前主席荻村伊智朗曾考虑把乒乓球加大。而徐寅生担任国际乒联主席后把这件事提上了议事日程。
1996年5月,国际乒联理事会同意试验大球的提案——为减缓球速和旋转,增加回合和观赏性,建议将乒乓球的直径增大两毫米。国际乒联准备次年在日本举行的青年锦标赛上做试验,但由于日本厂商意见太大而作罢。当时,改大球只是建议,厂商要生产大球,需要投入资金重制模具,调整工序,若建议最后被否决,资金就浪费了。
为支持乒乓球改革,上海红双喜乒乓集团毅然承担了试制任务,按要求生产出一批高质量的大球,由国际乒联送给各会员协会试用。世界上唯一拥有测量动态乒乓球速度和旋转仪器的中国乒协主动承担了测试工作。中国乒协科学委员会科研人员做了“不同直径和重量的乒乓球对击球速度和旋转影响的实验”。实验结论是:直径大的球,速度慢于直径小的球,旋转弱于直径小的球;直径相同的球,重量和弹力大的要比重量和弹力小的球速度快、旋转强。
1997年第四十四届世乒赛期间举办了首次试验大球的比赛,但影响不大。1998年春天,由徐寅生提议举办的苏州国际乒乓球“大球”赛做了第二次试验。中国乒协主动承担了苏州试验比赛的经费。今年初,在丹麦哥本哈根又举行了一次试用大球的国际比赛。
1999年在大维第四十五届世乒赛期间举行的国际乒联代表大会上,“大球改革”提案因未获得四分之三多数票而被搁置,124名委员中有84人投赞成票,30人反对,10人弃权。当时新任的国际乒联主席沙拉拉说,有些代表因对这项改革措施将带来的影响不了解而投了弃权或反对票,他将做解释和说服工作。
2000年2月23日,国际乒联特别大会和代表大会在吉隆坡通过40毫米大球改革方案,决定从2000年10月1日起,也就是在悉尼奥运会之后,乒乓球比赛将使用直径40毫米、重量2.7克的大球,以取代38毫米小球。
乒乓球有各种各样不同打法,还有多种战术。不管是甚堋打法,战术如何变化多端,乒乓球技术离不开四个基本因素,那就是:力量、速度、旋转和落点。
力量作用於球,是通过球的前进速度和旋转强度表现出来的。如果你在进攻当中猛力扣杀,使对方接不好,那堋你就要打得有力量。如果你是在加强旋转的强度,无论是制造上旋或下旋,那堋你一定要用力磨擦球。
为了尽量减少对方的准备时间,你必须抓紧时间,争取在最短、最快的时间内把球回击到对方的面上,使对方措手不及,这就速度。
为了增加对方还击的难度,还可以制造各种旋转球,迫使对方回球失误后“出机会”球,这就是旋转。
乒乓球不大,要使自己打过去的球更具威力,必须要调动对方前后、左右的移动或奔跑。因此要讲究落点。
所以说,力量、速度、旋转、落点是乒乓球技术的基本因素。
1.正胶海绵拍。正胶就是胶皮颗粒向上、高度与直径相等的胶皮。它弹性好,击球稳且速度快,适合近台快攻型的球员使用。如果觉得自己手腕动作灵活,而大臂和腰腹力量不够,那最好选择以速度制胜的.正胶球拍。
2.生胶海绵拍。生胶就是颗粒向上、直径大于高度的胶皮。特点是击球有下沉,搓球旋转弱,适合近台选手使用。
3.反胶海绵拍,反胶就是粘贴时粗面向下、黏性较大的光面向上的一种胶皮,全欧洲的选手均采用此种胶皮。反胶打球的旋转力特强,所以打法以旋转为主的球员(如弧圈球、削球)必谙此道。当然,反胶容易制造旋转,也容易吃转儿,掌握有一定难度。
4.防守型海绵拍。用拍一般以削球为主,属于旋转型打法,故而横拍削球手多以反胶为主,反手则花样繁多。
在近年来生产的球拍上,多标明有“进攻”、“全面”、“防守”等类型的分类标识,可供爱好者选择。
初学者,不妨选用控球容易的低档球拍来矫正动作,待水平逐渐提高、形成稳定的打法后,再挑选针对性较强的中高档底板。中低档的球拍不一定就不好用,哪块球拍用顺手了,哪块就好用。
相关术语
专业术语
比赛台面
(一)左、右半区:又称1/2区,其方向对击球者本身而言。
(二)近网区:指距球网40厘米以内的区域。
(三)底线区:指距端线30厘米以内的区域。
(四)中区:指介于近网区和底线区之间的区域。
(五)边区:指靠近球桌边缘的区域。
名称用语
最初,Table tennis有其它的名称,如Indoor tennis,后来,一位美国制造商以乒乓球撞击时所发出的声音创造出Ping-pang这个新词,作为他制造的“乒乓球”专利注册商标,Ping-pang后来成了Table tennis的另一个正式名称,当它传到中国后,人们又创造出“乒乓球”这个新的词语。
乒乓球运动的很多用词是从网球变来的。所谓“局”,英文是Set,发球叫Serve,打乒乓球所用的球叫Ping-pong ball或Table-tennis ball,乒乓球台叫Ping-pong table,台面称Court,中间的球网称Net,支撑球网的架子叫Net support,乒乓球拍叫Ping-pong bat。
;